AiSiri网11月5日消息,继英伟达11月2日首次将H100 GPU送入太空后,一向不甘示弱的谷歌今天宣布启动一项颇具野心的“捕光者计划”(Project Suncatcher)。
该计划直接瞄准AI发展的能源瓶颈:要在太空中构建大规模AI数据中心,通过部署卫星网络,从根本上解决人工智能对海量能源的需求。
具体来说,谷歌计划打造一个搭载着自家定制TPU(张量处理单元)芯片的卫星群。这些卫星将依托近乎无限的太阳能来驱动。
谷歌CEO Sundar Pichai表示,该项目旨在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驱动AI运算,他强调:“太阳所蕴藏的能量,比人类目前所有电力生产的总和还要高出100万亿倍。” 这话听着就让人觉得能源焦虑缓解了不少。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AI模型越来越复杂,算力需求和能耗也跟着水涨船高。 这不仅烧钱,对环境也不友好, 地面电网压力山大。
谷歌的妙招是将计算中心直接搬到太空,毕竟那里有最稳定最丰富的能源——太阳。在合适的轨道上,太阳能面板的发电效率比在地球上高出八倍,几乎可以不间断地接收阳光,大大减少对笨重电池组的依赖。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谷歌采取了更加稳扎稳打的策略,分阶段推进。第一步,他们已经和卫星成像公司Planet达成了合作,计划在2027年初发射两颗原型卫星。
这次任务的关键是测试TPU硬件和机器学习模型在太空严苛环境下的表现,并验证光学星间链路在分布式机器学习任务中的可行性。换句话说,先试试水,看看太空AI数据中心是不是真能 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