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方传闻与可靠消息,业界普遍预计苹果有望在明年推出其首款可折叠iPhone。这款备受期待的设备已传闻多年,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2026年或许真的会成为苹果推出其首款折叠屏设备的元年。

以下,我们将对目前关于苹果可折叠iPhone已泄露的关键细节进行汇总与分析。
整体设计
书本式折叠
据知名记者Mark Gurman透露,苹果的可折叠iPhone在设计风格上更接近三星Galaxy Z Fold系列,采用书本式折叠机制,而非Galaxy Z Flip的翻盖式设计。行业分析师郭明錤曾预测,折叠状态下的iPhone厚度将在9至9.5毫米之间,展开后则约为4.5至4.8毫米。近期,据相关KOL表示,可折叠iPhone的最小厚度将达到4.8毫米。
这种书本式设计通常能为用户带来更大的内屏使用空间,在生产力场景下优势明显。然而,这也意味着折叠后的设备体积相对较大,对便携性提出了一定挑战。苹果选择这种形态,或许是希望在屏幕尺寸与用户体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尤其是在考虑到其生态中现有的iPad应用场景。
屏幕规格
双屏配置
据传言,当设备折叠时,用户将通过一块5.5英寸的外屏进行交互,这与常规iPhone的屏幕尺寸相似。展开后,则会显示出一块更大的、接近iPad风格的7.8英寸屏幕。据称,得益于苹果可能采用的金属板技术,该金属板能够分散并控制屏幕弯曲时产生的应力,内屏将实现几乎无折痕的视觉效果。这一尺寸参数已得到两家可靠消息源的证实。有传言指出,内折叠屏幕的尺寸将近似A6纸张大小,分辨率为2713 x 1920像素,而外屏分辨率则为2088 x 1422像素。
内屏无折痕的设计,对于折叠屏设备来说无疑是用户体验的关键。如果苹果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将显著提升设备的整体观感和使用寿命。同时,内外屏的尺寸搭配也显示出苹果对不同使用场景的考量,即折叠时侧重单手操作与信息速览,展开后则专注于多任务处理和内容消费。
机身与铰链
耐用材料
郭明錤指出,可折叠iPhone的机身据称将采用钛合金材质,而铰链则由钛合金与不锈钢的混合材料构成。据称,苹果计划在铰链中采用液态金属,以提升耐用性并有效消除屏幕折痕。分析师表示,液态金属通过压铸工艺制造,被苹果选中以解决折叠设备常见的这两个问题。机身框架本身将采用钛合金以防止弯曲问题,这一方案在苹果新推出的超薄iPhone Air上已取得成功。然而,分析师Jeff Pu认为苹果将采用铝合金与钛合金的组合,而郭明錤则倾向于不锈钢与钛合金混合的方案。
铰链作为折叠屏设备的核心部件,其材料与设计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耐用性和折叠体验。采用液态金属来优化铰链性能,体现了苹果在材料科学上的探索。而关于机身框架材料的不同说法,也反映出目前信息源的多样性,苹果可能仍在测试不同方案或针对不同批次采用不同材料。钛合金的引入,无疑将提升设备的强度与轻量化表现。
影像系统
前后多摄
郭明錤预测,可折叠iPhone将配备双摄后置摄像头,并为折叠和展开状态各设一枚前置摄像头。Mark Gurman最近也证实,该设备将拥有四枚摄像头:一枚前置、一枚内屏摄像头以及两枚后置摄像头。据相关KOL表示,后置双摄可能均为4800万像素。另有消息称,内屏将采用屏下摄像头技术(USC),而外屏在设备折叠状态下将配置一枚打孔摄像头。
多摄像头配置是当下智能手机的趋势,折叠屏也不例外。屏下摄像头技术如果在内屏实现,将带来更完整的视觉体验。而外屏的打孔摄像头则兼顾了自拍和视频通话需求。高像素传感器的应用,意味着苹果在摄影能力上仍将保持旗舰水准,满足用户对高清影像的需求。
生物识别
侧边指纹
郭明錤认为,为了节省宝贵的内部空间,这款手机将放弃面容ID认证,转而采用集成指纹识别的侧边电源按钮。Mark Gurman最近也证实了这一传闻。苹果此前已在iPad、iPad Air和iPad mini等产品上成功将侧边指纹识别集成到电源按钮中。
在折叠屏设备中,内部空间资源异常宝贵。Face ID模组通常需要较大的空间,改用侧边指纹识别是一个务实的选择。这不仅能有效节省内部空间,也符合苹果在其他产品线上的策略,为用户提供一种便捷且成熟的解锁方式。
蜂窝网络连接
C2调制解调器
据Mark Gurman透露,可折叠iPhone将采用苹果开发的第二代C2调制解调器进行蜂窝网络连接。苹果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iPhone 16e首次引入了其定制设计的C1调制解调器,随后iPhone Air也搭载了C1X,这标志着苹果正逐步摆脱对高通调制解调器的依赖。Gurman表示,这款折叠设备将不配备物理SIM卡槽。
自主研发调制解调器是苹果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给自足的重要一步。C2调制解调器的采用,意味着更紧密的软硬件整合,有望带来更优化的网络性能和功耗表现。取消实体SIM卡槽,全面转向eSIM,也符合行业向数字化、无卡化发展的趋势,尽管这可能在某些市场仍需一定的适应期。
电池续航
高密度电池
据此前曾准确爆料过苹果未发布产品的韩国科技博客透露,苹果正大力聚焦于提升电源效率,通过精简显示驱动等关键组件,为容纳更多的电池单元腾出空间。据称,该手机将采用高密度电池。预计C2调制解调器在整体性能上将更快,并将在美国市场支持毫米波技术。此外,有望实现进一步的能效提升。
折叠屏设备因其特殊的屏幕结构和双屏设计,对电池续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苹果通过精简内部元件来增加电池容量,并结合高密度电池技术,旨在最大化续航时间。同时,C2调制解调器在能效方面的优化,也将为整体续航表现锦上添花。毫米波技术的支持,则预示着苹果折叠屏设备在5G高速连接方面的领先性。
颜色选择
黑白双色
Mark Gurman指出,苹果目前正与供应商就这款折叠手机的黑白变体进行测试,尽管他也表示,在设备发布前,苹果的计划仍可能发生变化。
对于首款折叠屏产品,苹果在颜色选择上采取谨慎策略,初期可能仅提供最经典、受众最广的黑白两色。这种保守策略有助于降低生产复杂性,集中精力优化核心功能。随着产品线的成熟,未来有望推出更多色彩选项。
市场定价
高端定位
多份报告预测,可折叠iPhone在美国市场的定价将在2000美元至2500美元之间,这可能会使其成为史上最昂贵的iPhone。与此同时,投资银行瑞银集团的分析师认为,该手机的价格将在1800美元至2000美元之间。然而,郭明錤近期声称,当大规模生产开始时,铰链的平均售价(ASP)预计约为70至80美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00至120美元或更高。郭明錤将成本下降归因于“组装设计优化”以及富士康在生产规模化中的影响力。铰链价格的降低是否会传导至零售价,抑或是仅仅提升苹果的利润空间,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无论定价如何,这款折叠屏设备都有望吸引苹果的忠实用户群体,如果其品质符合预期,一些消费者甚至会将其视为“必购”产品。
高昂的定价符合苹果在高端市场的定位,尤其对于首款创新产品。折叠屏技术本身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加之苹果一贯的品牌溢价,使得其定价预期居高不下。铰链成本的下降,提示了供应链可能存在的优化空间,但最终零售价依然是苹果基于市场策略与利润目标综合考量的结果。对于早期尝鲜者而言,高价往往伴随着对极致体验和前沿科技的追求。
发布时间
2026年末
据行业分析师Jeff Pu透露,该设备已于今年3月进入富士康的新产品导入(NPI)阶段。富士康预计将于第四季度(10月)初正式开始生产苹果的可折叠iPhone,而最近一份报告显示,苹果已在为预生产储备组件。确切的发布日期目前尚不明确,但郭明錤和Jeff Pu均表示大规模生产计划在2026年下半年进行。记者Mark Gurman曾表示,他预计该设备将在明年秋季发布。然而,日本瑞穗证券银行建议,由于苹果在铰链等关键设计元素上需要更长时间来做决策,发布日期仍可能推迟至2027年。
从NPI阶段到大规模生产,再到最终发布,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2026年下半年大规模生产的计划,与“明年秋季发布”的预期基本吻合。然而,瑞穗证券提出的推迟可能性不容忽视,尤其是像铰链这种对产品稳定性至关重要的部件。这意味着苹果宁愿花费更多时间精益求精,也不愿仓促推出未臻完善的产品。这种对品质的坚持,既是苹果的风格,也是其赢得用户信任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