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和安世半导体的事儿,最近闹得沸沸扬扬。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施压,荷兰被迫出手“制裁”中企闻泰科技。
具体操作是,荷兰试图将闻泰科技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芯片巨头安世半导体,从中国老板手中“夺走”,转而由本地力量控制。
中国方面的反制也很快。直接锁定了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工厂和仓库,任何货物不得出库。
这下,荷兰方面有些措手不及,连带着欧洲一众汽车厂商也叫苦不迭,因为没有芯片,生产线可能面临停摆,纷纷向荷兰政府施压,希望尽快解决此事。
这几天,各方紧急磋商,试图找到解决方案。
事到如今,不禁让人反思,早作打算,何至于此?
抛开表面,更值得关注的是:闻泰科技和安世半导体究竟有何能耐,能让中美荷三国都将其视为关键棋子,甚至能牵制欧洲汽车产业?
这就不得不追溯安世半导体的历史了。
安世半导体的前身,是欧洲老牌豪门飞利浦旗下的核心半导体部门。后来历经变革,成为了恩智浦(NXP)的一个事业部。
尽管拥有深厚的底蕴,但如同许多故事中的主角,它也曾是“豪门弃子”。
原因在于,恩智浦的战略重心已转向物联网、汽车芯片等高利润领域,而安世半导体所专注的功率半导体业务,技术相对成熟,利润空间有限,因此被剥离。
具体而言,安世半导体主要从事功率半导体的研发和生产。这类芯片虽然不像CPU、GPU那样引人注目,但却是各种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例如二极管、晶体管、MOS管等。
安世半导体的优势在于其深厚的行业积累。长期专注于车规级芯片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庞大的客户群体。
汽车芯片的认证周期通常很长,需要经过数年的严格测试才能进入车厂的采购名单。一旦建立合作关系,通常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
凭借长期的积累和良好的口碑,安世半导体在许多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例如,小信号二极管、ESD保护器件常年位居全球第一,车规级功率MOS管位居全球第二。
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逆变器芯片领域,安世半导体占据了全球约40%的市场份额。
大众、宝马、奔驰等欧洲汽车厂商都依赖其供货。可以说,安世半导体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欧洲汽车工业的芯片命脉。
正是看中了其潜力,2019年,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斥资340多亿元完成了对安世半导体的全资收购,将其纳入麾下。
闻泰科技的老板张学政,早年从事投资,后投身代工行业,将ODM(手机代工)做到了全球领先。他深知向上游半导体领域拓展的重要性,收购安世半导体正是一步重要的战略举措。自从被中国企业收购后,安世半导体不仅扭转了颓势,还实现了快速发展。
到2024年10月,安世半导体还清了所有前期债务,业绩也十分亮眼。数据显示,自收购至2025年,安世半导体的营业收入增长了60%,净利润更是实现了数倍增长。
更重要的是,安世半导体搭上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车。目前,其约40%的产品都销往中国各大新能源汽车企业。
可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让安世半导体受益匪浅。闻泰科技的收购也为荷兰带来了可观的税收和就业机会。收购五年来,安世半导体累计缴纳企业所得税1.3亿欧元,并在荷兰、德国等地提供了5000个就业岗位。
故事原本发展顺利,但美国介入后,局面发生了变化。
早在去年12月,闻泰科技就被美国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当时,安世半导体还表示不受影响。
然而,今年6月,美国官员与荷兰官员会晤,暗示可能扩大对闻泰科技的制裁,这将影响到安世半导体。
9月29日,美国正式宣布将管制措施扩大到实体清单企业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也因此受到影响。
几乎同时,荷兰政府也发布公告,声称“荷兰及欧洲本土关键技术知识与能力的连续性和安全性面临威胁”,因此要对安世半导体采取行动。
荷兰政府先是冻结了闻泰科技旗下包括安世半导体在内的全球30个关联主体,接着,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被停职,公司控制权被外籍董事全面接管。
更令人惊讶的是,荷兰政府动用了一项冷战时期的、从未启用过的法律,理由是应对战时物资短缺。这种做法,难免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嫌。
闻泰科技的高管在与投资者通话时表示,荷兰经济事务部就像是美国的“跟屁虫”,打着“防范供应风险”的幌子,实则是想侵吞中国企业投入巨资盘活的优质资产。
面对荷兰政府的行动,中国也迅速做出了回应。
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出口在中国生产的所有成品和半成品。
这一举措直接击中了荷兰的要害。安世半导体虽然总部位于荷兰,但其最关键的后端封装测试工厂位于中国东莞和惠州。欧洲工厂生产的晶圆需要运到中国进行封装测试,才能成为成品芯片销往全球。
中国的一纸禁令,使得安世半导体位于惠州和东莞的生产线受到限制,价值数亿美元的晶圆和封装件被困在保税区,无法出口。
相比之下,ASML等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或许会更感压力。
反制措施出台后,最先感到恐慌的是欧洲的汽车制造商。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出警告,称汽车制造商的芯片库存可能在数周内耗尽,生产线随时可能停摆。大众、宝马、奔驰等企业或许正在责怪荷兰政府:在它们忙于电动化转型、急需芯片的时候,荷兰政府却为了迎合美国,砸了它们的饭碗。
更具戏剧性的是,在安世半导体公司内部,荷兰总部刚宣布夺权,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就发表公开信,与总部“划清界限”,表示总部发来的任何消息均不予理睬,工资福利由国内公司发放。
跨国公司分部与总部公开决裂,这在商业史上实属罕见。
总之,如今的局面是,荷兰政府需要一方面向美国解释,一方面又不得不与中国进行谈判,希望中国能够重新开放仓库。
最可怜的莫过于安世半导体本身。它不仅成为了地缘政治的牺牲品,还可能失去未来最大的市场。
安世半导体的车规级芯片技术并非不可替代。此次事件可能会加速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寻求国产替代。
本应是商业问题,却被强行转化为政治工具。但结果对谁都没有好处。
中国的坚决反击,表明了一种明确的态度:随意没收中企资产的时代已经结束。
在全球化面临挑战的当下,在试图将他人的资产作为筹码之前,最好先掂量一下自身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