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一家全球知名科技公司正在积极游说印度政府,旨在修改一项施行已久的税法。这项税法如不修改,可能导致该公司因其在本地iPhone工厂拥有的设备而面临数十亿美元的潜在税负。

Apple BKC Mumbai India media preview hero
该公司正敦促印度政府修改1961年《所得税法》中的相关条款,以确保其不会仅仅因为向包括富士康和塔塔电子在内的合同制造商提供高价值生产设备而被征税。这一问题已成为该公司在印度扩张的潜在障碍。

目前,印度法律将此类设备所有权视为建立了“商业联系”,这意味着该公司的全球iPhone利润可能在印度面临纳税义务。而在中国,该公司则采用了一种不同的运营模式。其购买了组装iPhone所需的专业设备,并将其提供给制造合作伙伴,而无需承担当地的企业税责任。然而在印度,同样的操作在现有法律下可能引发重大的税务风险。

法律专家指出,印度的立场可能源于一些先例,比如2017年最高法院对一级方程式赛车(Formula One)的裁决。该裁决认为,这家总部位于英国的公司在其大奖赛赛事期间虽然不拥有赛道,但由于对赛道行使了控制权,因此需承担当地税款。如果该公司要继续拥有印度工厂使用的机械设备,类似的解释也可能适用。

据了解,该公司与印度政府之间关于影响其税收规则的讨论正在进行中。此举正值该公司在印度业务迅速扩张之际。自2022年以来,印度在全球iPhone出货量中的份额已增长四倍,达到约25%。尽管中国市场目前仍占据所有iPhone生产的约75%,但随着该公司寻求供应链多元化,印度正日益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第二大生产中心。富士康和塔塔两家公司已共同投资超过50亿美元,在印度设立了五家大型制造工厂以支持该公司的生产。

深入分析:印度与全球供应链重塑

这家全球科技巨头在印度的税务困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财政问题,它折射出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重塑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与跨国企业之间博弈与磨合的复杂性。

长期以来,中国凭借完善的产业链、高效的生产力以及庞大的市场,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然而,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变化、贸易政策调整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促使各大科技公司开始寻求“去风险化”和供应链多元化策略。印度,作为全球人口第二大国和快速增长的经济体,自然成为了新的焦点。

对于该公司而言,将部分iPhone生产线从中国转移至印度,可以有效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规避潜在的风险。同时,印度庞大的消费市场也为未来的销售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然而,正如文中提及的税务问题所示,这种转移并非一蹴而就。

印度在吸引外资和发展制造业方面展现出强烈意愿,但其相对复杂的法规体系和税收政策,对跨国企业而言是一道不小的门槛。特别是印度《所得税法》中“商业联系”的定义,可能与该公司长期以来在其他国家(如中国)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产生冲突。在其他市场,公司通过向代工厂提供关键生产设备,往往被视为一种资本投入和技术支持,而非直接构成需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商业联系”。印度此前的判例,如针对一级方程式赛车的裁决,表明其在税收管辖权上可能持更为积极和广泛的解释。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种税务分歧是早期全球化过程中并未充分暴露的问题。随着制造业向新兴国家转移,如何在尊重各国主权和税收利益的同时,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将是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课题。

对于印度政府而言,如何平衡吸引外资与维护国家税收主权,也是一大考验。过度强硬的税收政策可能吓退潜在投资者,阻碍制造业发展;而过于宽松则可能损失宝贵的财政收入。因此,寻求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对印度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此次该公司与印度政府的交涉,无疑将为其他考虑在印度投资设厂的跨国企业提供一个参考蓝本。其结果不仅影响到该公司的未来布局,也将对印度在全球制造业版图中的地位产生深远影响。这不仅仅是税法条文的解读,更是全球经济格局调整期,各方利益和规则的深度碰撞与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