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苹果公司对 Jon Prosser 和 Michael Ramacciotti 提起诉讼,指控他们窃取公司商业机密。
诉讼称,两人合谋入侵前苹果软件工程师 Ethan Lipnik 的开发用 iPhone,以获取并利用关于 iOS 19(最终更名为 iOS 26)的详细信息。

Jon Prosser Rainbow
Prosser 通过其个人频道上的视频,披露了有关现已命名为 iOS 26 的诸多细节。
这些视频早于苹果在 2025 年 6 月的 WWDC 大会(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软件更新数月,便揭示了 iOS 26 全新半透明设计——后来被苹果官方称为“Liquid Glass”——的一些信息。

根据法庭文件显示,本周此案又有了新的进展。

鉴于 Ramacciotti 直到最初的 8 月 14 日回复截止日期过后才聘请律师,本周二,他回应苹果投诉的截止日期被额外延长至 10 月 17 日。

上周五,苹果律师表示,Prosser 尚未对此诉讼作出回应,也未在案件中出庭。
因此,他们已申请了一项针对 Prosser 的缺席判决,这将允许负责该案的法官作出有利于苹果的裁决,并批准苹果所寻求的救济。
苹果要求获得经济赔偿,并发布禁令,以阻止 Prosser 和 Ramacciotti 进一步披露苹果的机密信息。

尽管尚未对苹果的诉讼作出回应,Prosser 仍持续在其自媒体平台发布视频,其中包括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 iPhone Air 评测。
这表明,在法律程序进行的同时,一些自媒体人士与科技巨头之间的信息披露博弈仍在继续。

这场诉讼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产权纠纷,它更深层地折射出科技公司在产品发布前,如何平衡信息保密与外部生态系统沟通的复杂性。
长期以来,科技产品的爆料一直是业界常态,它既能为产品预热,带来用户期待,也可能扰乱公司的市场策略和研发节奏。
对于苹果这样的公司来说,其对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科技界是出了名的,任何内部信息的泄露都可能被视为对其商业核心的挑战。
因此,此次诉讼可以看作是苹果对内部信息管控的一次强硬声明,旨在维护其商业利益和产品发布策略的完整性。

从技术角度看,本案也抛出了一个关于“开发用 iPhone”安全性的疑问。
如果此类设备能够被外部力量入侵并获取核心商业机密,那么苹果在内部信息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可改进之处。
当然,入侵的具体方式和难度,以及是否涉及内部人员的协助,依然是案件审理的关键点。
无论结果如何,这一事件无疑会促使所有高科技公司重新审视其内部信息安全政策和执行机制。
此外,对于那些以爆料为生的科技自媒体和KOL来说,此次事件也提供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在追求独家新闻和流量的同时,如何界定商业秘密和公共信息的边界,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科技爆料领域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