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款 iPhone Air 带来了近年来苹果鲜有的全新设计语言,然而,其极致轻薄的形态,也无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权衡与妥协。作为主力设备深度体验两周后,我们试图探究这些权衡在日常使用中是否值得用户买单。
初次上手,那种轻盈与紧凑感带来的“惊艳”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减。它依旧是一款令人愉悦的纤薄设备。6.5英寸的屏幕尺寸堪称理想,即便作为一款大屏手机,也丝毫不显笨重。对于长期使用砖块般厚重的 iPhone Pro 或 Pro Max 系列导致手部疲劳的用户而言,Air 无疑是一剂解药。它在握持感上,相较苹果其他更重的 iPhone 机型,有着全方位的优势。
然而,磨砂黑版本的 iPhone Air 容易沾染指纹和污渍,这在使用无保护壳状态下尤为明显。相比之下,白色、金色和蓝色等浅色系在长期使用中,观感会更加整洁。实际体验中,苹果全新推出的天蓝色,其色调极浅,几乎接近白色,仅带有一丝若隐若现的蓝色。
多项测试结果显示,iPhone Air 坚固的钛金属边框 并不会轻易弯曲。正面的第二代超瓷晶面板对刮擦的抵抗力更强,背面的超瓷晶面板在跌落测试中表现也更为出色。整体而言,它的耐用性有所提升,这对于那些不愿为手机加装保护壳的用户而言,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在 iPhone 17 Pro 机型上,苹果为了更好的散热性能,将钛金属替换为铝合金。但 iPhone Air 出于对耐用性的考量,依然沿用了钛金属。与钛金属材质的 iPhone 16 机型相似,iPhone Air 在高负载运行时会感觉有些发热。当 iPhone 17 Pro 中搭载的 A19 Pro 芯片与 iPhone Air 中的 A19 Pro 芯片面对高负载任务时,两者在性能表现上存在明显差异, Air 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性能限制(throttling)现象。
iPhone Air 拥有2025年 iPhone 产品线中最小的电池容量,但对于部分用户而言,仍能满足一整天的使用需求,无需中途充电。尽管其电池续航表现优于 iPhone 16,但与 iPhone 17 Pro Max 乃至 17 Pro 相比,仍有显著差距。
另一项重要的权衡体现在影像系统上。iPhone Air 配备了一颗单摄融合摄像头,这本质上与 iPhone 17 系列中其他机型的主广角摄像头配置相同。这意味着用户无法获得超广角、长焦或微距拍摄功能,也无法捕捉 Vision Pro 所需的空间照片和视频。如果您习惯于使用广角镜头以外的多种拍摄模式,那么 iPhone Air 在功能多样性上的缺失可能会让您感到不悦。
iPhone Air 定价999美元,比 iPhone 17 高出200美元,比 iPhone 17 Pro 便宜100美元。这使其成为一款价格不菲的设备,同时也在某些功能上有所牺牲。如果您将极致的轻薄作为首要考量,那么 iPhone Air 无疑是您的理想选择。然而,若追求更全面的功能体验,您可以通过少花200美元或多花100美元,获得更丰富的选择,这需要用户在追求极致形态与功能性之间,做出审慎的平衡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