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一则略带戏谑的话题——“目前我国牛马都不缺 就缺驴”冲上热搜,而这并非段子,而是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秘书长王春洪亲口证实的行业现状。换句话说,驴,真的不够用了。
曾经田间地头常见的“老伙计”,如今正面临存栏量大幅下降,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巨大鸿沟,直接反映在驴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上。 驴肉价格水涨船高,甚至有商家开始调整菜单,坦诚使用其他肉类替代,侧面印证了“驴”这位昔日功臣的稀缺。
造成“缺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农业模式的转变,也有养殖成本、周期等因素的影响。更为关键的是,短期内似乎并没有能够快速有效弥补这一缺口的方案。
驴,以其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相对较低的饲养要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我国尤其是西北贫困地区重要的生产力和交通工具。 它的生存能力毋庸置疑,但如何让“驴经济”重新焕发生机,或许才是当下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毕竟,在农业机械化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发掘驴的更多价值,平衡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避免其彻底沦为餐桌上的稀缺品,是一场需要智慧的博弈。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联系本站进行二次审核删除:fireflyrq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