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息指出,随着OpenAI在硬件产品领域的投入加大,苹果公司的部分人才正流向这家人工智能巨头。
据了解,OpenAI已与供应商进行了初步沟通,探讨了多款硬件产品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一款无显示屏的智能音箱、智能眼镜、一款数字录音笔以及一款可穿戴的胸针设备。OpenAI内部规划,其首批硬件设备预计将在2026年末或2027年初推向市场。这一举动,无疑显示了OpenAI将AI技术实体化的雄心,试图通过硬件载体将AI能力更广泛地部署到日常生活中。
OpenAI在人才招募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仅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薪酬方案,更承诺了一个官僚主义较少、协作更为紧密的创新环境。尤其是股权激励方面,OpenAI提供的股票期权赠予价值可能超过100万美元,这对于顶尖人才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年,OpenAI就成功从苹果公司招募了超过二十名硬件领域的工程师和专家,而去年这一数字为十名。这些被招募的员工此前在苹果公司负责的工作涵盖了用户界面设计、可穿戴设备研发、摄像头技术以及音频技术等核心领域。这些人才的流失,无疑会对苹果在相应硬件领域的长期发展带来潜在影响。
在流失的人才中,不乏重量级人物。例如,一位名为Cyrus Daniel Irani的工程师,他在苹果公司工作了长达15年,曾参与设计了iPhone 6S上Siri多彩波形的用户界面。另一位是Erik de Jong,他曾是苹果Apple Watch硬件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这些关键人才的离开,不仅是技术上的损失,更是经验和领导力上的缺失。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迹象表明,不少苹果员工已主动向OpenAI表达了跳槽意愿。这种现象的背后,是OpenAI所描绘的创新愿景对他们的强烈吸引。尤其是能与像Jony Ive(前苹果首席设计官)和Tang Tan(前苹果产品设计副总裁)这样的业界传奇人物共事,一同重塑工业设计与硬件团队的协作模式,打造更具前瞻性的产品,这对于许多寻求突破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职业吸引力。
据报道,部分苹果员工对当前工作环境感到不满,他们认为自己所负责的产品创新更多是“渐进式的改进”,而非突破性的变革,且公司内部的官僚风气日盛。此外,苹果公司去年的股票表现不尽如人意,也加剧了部分员工的不满情绪,促使他们考虑外部机会。
有消息指出,苹果公司似乎对人才流向OpenAI的趋势感到警觉。上个月,该公司突然取消了一个原定在中国举行的、涉及美国和中国制造与供应链团队的异地会议。据分析,此举是苹果高层担心,这次会议会使过多关键人员长时间离开库比蒂诺总部,从而无法有效阻止人才进一步流失到OpenAI。这一事件侧面反映出苹果对人才流失的担忧及其内部应对策略的调整。
在供应链方面,OpenAI也已有所布局。据悉,立讯精密,这家同时为苹果生产iPhone和AirPods的中国代工厂商,已经获得了OpenAI至少一款即将推出的设备组装合同。此外,OpenAI似乎也已接触歌尔股份,这家同样为苹果组装AirPods、HomePods和Apple Watch的供应商,以寻求扬声器等关键零部件的供应。这表明OpenAI在硬件供应链的搭建上,正积极利用现有成熟的产业资源,为未来的硬件产品量产铺平道路。OpenAI积极整合供应链资源,与苹果核心供应商合作,这不仅能确保其硬件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也进一步加剧了与苹果在供应链资源上的竞争。同时,这也预示着OpenAI在硬件领域并非简单的尝试,而是有备而来,试图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之外,开辟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