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消息,快餐巨头必胜客近日因其橙汁产品引发消费者热议。有网友爆料,在必胜客店内花费19元购买的橙汁,实为直接用市售果粒橙饮料调制。据了解,市面上一瓶450ml的果粒橙零售价约3元,而必胜客同款“橙汁”容量280ml,售价却高达19元。
消息一出,舆论场瞬间炸锅。有人直呼“这利润空间简直堪比印钞机”,质疑其定价策略。当然,也有理性消费者表示,菜单上并未明确标明“鲜榨”,明码标价本身并无不妥。对此,必胜客客服回应确认,橙汁饮品确系使用“果粒橙”调制。
这并非餐饮业首次出现类似争议。此前,更有消费者在上海某餐厅遭遇“罐装可乐卖50元”的情况,引发关于餐饮定价合理性的讨论。
业内专家指出,商家如果明确标价,从法律层面而言并无问题。关键在于“明码标价”,确保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做出消费决策。然而,这种消费决策背后隐藏的,或许是消费者对品牌溢价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便捷性”和“就餐环境”等附加值的买单意愿。必胜客的橙汁事件,或许也拷问着餐饮企业如何在盈利与消费者认知之间找到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