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不是“法外之地”!辱骂丈夫,道歉走起!
9月12日,一则略显“抓马”的新闻引发热议:一位妻子因家庭纠纷,在小区业主群、亲友群内公开辱骂丈夫,甚至曝光其身份证照片,指责其 “骗老人的钱”。 忍无可忍之下,这位丈夫选择拿起法律武器,将妻子告上法庭。
法院的判决颇具警示意义。 法院认为,该女士在具有一定公开性的微信群中散布带有侮辱性质的言论,并公开他人身份证照片,已对丈夫的名誉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法院判决被告必须在原先发布信息的两个微信群内,向原告进行书面赔礼道歉,且道歉内容不得少于200字。
律师解读:名誉权不容侵犯!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名誉权。 侮辱、诽谤等行为,直接侵犯他人的名誉权,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名誉是对个人品德、声望、能力、信用等方面的社会评价,是重要的无形资产。 随意损害他人名誉,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互联网时代:言论自由有边界!
此案例再次提醒我们,网络空间并非可以肆意妄为的 “法外之地”。 微信群虽然是相对私密的社交圈子,但其公开性也决定了群内发言同样要遵守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
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表达观点,但务必做到实事求是、谨言慎行、文明用语。 避免因一时冲动,发表不当言论,突破法律底线,最终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得不偿失。 保护好自己的“嘴”,也是保护好自己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