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Siri网9月11日消息,昔日“罗老师”罗永浩,如今的“交个朋友”直播带货一哥,昨天在微博上再次开炮,这次的靶子是知名连锁餐饮品牌西贝莜面村。罗永浩直言,西贝现在“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并呼吁国家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使用了预制菜,引发了一波关于餐饮行业“预制菜”现象的讨论。
这并非罗永浩首次对预制菜表达不满。早在去年11月,他就曾表态,不反对预制菜本身,但餐厅未予注明地销售预制菜,本质上是欺骗消费者。即使口感尚可,也改变不了欺骗的本质。
罗永浩的公开Diss,无疑将西贝推上了风口浪尖。要知道,西贝一直以来都以“健康、天然、手工”作为重要卖点进行宣传。而“预制菜”三个字,对于餐饮品牌来说,多少带有些负面色彩。尤其是在价格并不亲民的高端连锁餐馆里,“预制菜”更显得有些刺眼。
面对质疑,
西贝客服迅速回应,强调其招牌菜,如牛大骨是每日现煮,莜面也是店内手搓,否认了预制。同时表示,店内炒菜的蔬菜都是每日新鲜到店,现场炒制。
但问题是:什么算“预制菜”?“预制”到什么程度才算欺骗?一道菜里,哪些部分是预制的?这些都需要更清晰的定义和界定。
餐饮行业使用半成品,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标准化的中央厨房,能有效控制成本,提升效率和口味稳定性。但消费者知情权同样重要。
在信息透明化的今天,餐饮企业如何在效率和真诚之间寻找平衡,将是未来面临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