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第二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AIGC创新赛决赛在东莞落幕。这场由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南开大学与vivo联合承办,东莞滨海湾新区管理委员会协办的赛事,汇聚了全国高校的AI创新力量。
东莞市副市长李辉在颁奖礼上表示,本次大赛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创新智慧和科技担当,将“人工智能+行业应用”落地实践。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牛文利认为,赛事为学生们开阔视野,增强了对行业了解,激发了学习新技术的兴趣,提升了技术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组委会主任蒋宗礼致辞
南开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张海宁表示,AIGC创新赛旨在培养青年学生的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能力,培养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人才。
vivo通过赞助本次赛事,直接投身于AI人才的培养,并试图构建更完整的产学研融合创新生态。在滨海湾新区管委会的政策支持下,企业有了更多机会进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落地,同时推动创新要素集聚;vivo则依托自身在AI核心技术、终端产品创新及人才梯队建设方面的优势,与南开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联动,打造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圈。这种“政府搭台、企业主导、高校支撑”模式,效果似乎不错。
本次赛事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七大分赛区,并首次增设港澳台赛区,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赛事分为应用与创作两大赛道,前者鼓励参赛团队将创意转化为AI解决方案,后者则侧重基于vivo自研蓝心大模型能力的内容生成与创意表达。
数据显示,大赛共吸引来自全国408所高校的6390名学子注册报名参赛,其中双一流高校占据125所。应用赛道和创作赛道分别收到945件和866件作品。参赛作品涵盖了人文公益、教育学习、健康医疗、效率办公、购物电商等领域,涉及人群广泛。
经过答辩和评审,山东大学、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北京大学等队伍的作品最终摘得应用赛道一等奖。他们的作品展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与创意,体现了大学生对AIGC应用的理解。
2025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AIGC创新赛应用赛道全国一等奖颁奖
获奖作品不乏亮点,如山东大学的《灵动物理PEA——让物理题目动起来的个性化AI家教软件》和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的《绘说绘画-儿童AI英语启蒙》等,它们将AI技术与实际教育场景相结合,颇具创新性。
vivo副总裁周围表示,vivo深知人才是AI竞争的核心。开放包含语言大模型、语音大模型、视觉大模型、端侧大模型与多模态大模型的全新蓝心大模型矩阵,以及蓝心智能体平台与快应用开发工具,旨在将操作系统底层能力转化为青年工程师的“数字积木”,推动校园创新。
vivo副总裁、OS产品副总裁、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致辞
活动现场,滨海湾新区还向青年学子发出“青春合伙人”邀约,提供创业资助、免费工位、人才公寓租金优惠等政策,希望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探索AIGC技术赋能实体经济。
总的来说,这场赛事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vivo联合政校,试图在AI领域抢占人才高地,并打造一个技术创新生态的尝试。至于效果如何,时间会给出答案。
未来,vivo表示将继续开放蓝心大模型能力与平台资源,助力AI领域的生态繁荣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