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消息,最近一则新闻让人哭笑不得。吉林延吉一位糖尿病患者,本该通过胰岛素注射控制血糖,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白忙活了一个月。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老哥淡定地注射了一个月的胰岛素,直到刷短视频的时候,才猛然发现自己的操作和别人不太一样——他!居!然!没!摘!针!套!所有的胰岛素都结结实实地呲在了针套上,等于说完全没起作用。
更离谱的是,第一周复查时,医生就说血糖偏高。他不但没怀疑操作有问题,反而擅自加大了剂量,结果还是没效果。他起初还以为是药量太大,漏出来了,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持续了一个月。
据了解,胰岛素笔用针头一般都有内外两层保护套。外层保护针头的无菌状态,必须完全取下;内层小针套(或安全针套)有些是 “注射后套回防刺伤” 设计,但在注射前也必须拿下,否则就是白扎。
这哥们儿的操作,充分说明了仔细阅读说明书的重要性。但现实是,很多人拿到说明书直接扔,或者压根不看。这背后,其实也暴露了医疗器械厂商和医疗机构在用户教育上的缺失。如果能在产品包装上用更醒目的方式提醒,或者医护人员在首次使用时进行更详细的指导,或许就能避免这类“大型社死”现场。
要知道,这可不是个例。《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20 年版)》显示,国内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错误率高达50%以上。一半的人都可能在操作上犯错,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虽然这位老哥靠着自觉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勉强把血糖降下来了,但这种“歪打正着”的情况不可复制。希望这件事能给大家提个醒:使用任何医疗器械前,务必认真阅读说明书!要是能多问问医生或者药剂师,那就更稳妥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联系本站进行二次审核删除:fireflyrq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