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AI Siri-苹果智能资讯网

全玻璃环绕屏iPhone

全玻璃环绕屏iPhone

全玻璃环绕屏iPhone

苹果公司近日重新提交了一份名为”全玻璃机身电子设备”的专利申请,这已是自2018年以来该公司第四次为这个概念提交类似方案。最新文件显示,这个看似激进的工业设计构想正在悄然进化,但距离量产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

根据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开的专利文档,这款概念设备最显著的特征是采用六面全玻璃结构。与iPhone 4时代的双面玻璃设计不同,新方案意图实现真正的无缝玻璃包裹——不仅包含前后玻璃面板,更将四周金属中框彻底替换为强化玻璃材质。


专利设计图显示设备底部也可显示信息(图片来源:苹果公司)

从技术层面来看,这项专利的核心突破在于交互逻辑的重构。文档特别强调:”多面玻璃结构可实现传统机身无法达成的功能扩展”。具体表现为:

  • 四周玻璃内嵌触控层,支持压力感应与手势操作
  • 取消所有物理按键,改用电容式固态按钮
  • 图形界面可跨前后及四周边界连续显示
  • 任意握持方向自动旋转UI布局(当前仅iPad支持)

专利插图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当设备翻转时,桌面图标会像丝带般在六个表面流动。这种动态效果暗示着苹果正在探索三维空间中的界面范式,可能为未来的空间计算设备埋下伏笔。

不过从工程角度考量,全玻璃设计面临三大现实障碍:首先是结构强度问题,即便采用微晶玻璃技术,跌落测试通过率仍是重大考验;其次是生产成本,六面超瓷晶面板的良品率可能大幅推高制造成本;最后是误触防护,如何区分手持接触与主动操作需要全新的算法支持。

该专利的主要发明人Christopher D. Prest和Peter N. Russell-Clarke是苹果资深材料工程师,二人曾主导过iPhone玻璃机身和Apple Watch表壳等关键技术创新。专利延续性申请的行为表明,这不仅是防御性布局,更可能是苹果未来产品的技术储备。

分析人士指出,这类前瞻性专利往往需要5-7年孵化期。考虑到iPhone 15系列才刚引入钛金属中框,短期内出现材质迭代的可能性较低。但不可否认的是,消费电子设备正在经历从”功能载体”到”交互介质”的转变,而苹果的多面玻璃方案正是这种进化趋势的具象化呈现。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