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Siri网8月10日消息,轰轰烈烈的外卖平台补贴大战,看似惠及消费者,实则可能“卷”坏了商家,让生意更难做了。
据央视报道,今年4月以来,各大外卖平台为了抢占市场纷纷祭出“百亿补贴”策略,高额优惠券满天飞,订单量屡创新高。
表面上看,消费者得了便宜,商家也能多卖货,双赢的局面。但现实是,不少餐饮商家表示,补贴大战非但没让他们多赚钱,反而让经营雪上加霜。
湖北宜昌一家核心商圈的茶饮店举例,一单19.4元的外卖,扣除各种费用后,到手收入几乎与成本持平,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更惨的是广州一家粤菜馆,6月接了4158单外卖,营业额162215.8元。但扣除商家补贴、平台佣金、配送费、房租、人工、水电、食材等成本后,不仅没赚,还亏损了10340.47元。
店铺面积200平方米,聘请11名员工,每月固定支出90000元,分摊到外卖业务上约为34000元。食材成本按50%计算,为78774.4元。算下来,6月份线上订单实际亏损10340.47元。
湖南长沙县一早餐店也面临困境,平均一天近千单外卖,但利润微薄,甚至无利可图。老板无奈表示,不做外卖,生意就被别人抢走了。
近半年时间,各大平台烧钱近千亿,疯狂补贴用户。
2月11日,京东正式入局外卖市场。
4月11日,京东外卖上线“百亿补贴”。
4月30日,饿了么跟进“超百亿”补贴;淘宝闪购也加入战场。
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投入500亿元补贴用户和商家。
7月5日,淘宝闪购和美团放出大量外卖大额红包。
7月7日,京东启动“双百计划”,再砸百亿补贴商家。
专家指出,外卖大战本质是资本驱动下的“烧钱换市场”的“内卷式”博弈,是一种“不可持续的陷阱”。
站在消费者角度,短期内享受低价福利、体验“薅羊毛”的快感,但长期来看,商家为了压缩成本,可能降低食材品质,缩减包装,甚至出现“幽灵厨房”等食品安全隐患。
过度补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低价依赖”,一旦补贴退坡、价格回升,消费意愿和消费体验或将大打折扣。
8月1日,淘宝天猫、饿了么、美团、京东相继声明,承诺杜绝不正当竞争,抵制恶性补贴,共同维护行业秩序。这场外卖补贴大战似乎要告一段落。
8月5日,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发出倡议,呼吁抵制“内卷式”竞争,坚守合规经营底线,回归价值创造本源,共同维护行业健康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