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再次迈出了关键一步。由我国主导制定的《纳米制造—产品规格—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正式发布了。
简单来说,这就是全球第一份关于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国际标准。考虑到电动汽车对续航里程的极致追求,这种比传统石墨容量高出整整十倍的硅基负极材料,无疑是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香饽饽”。
想想看,以往大家在玩硅基负极这个新玩意儿的时候,都像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它的好坏。这次中国的这个标准就像是给行业立起了一个“规则”,里面明确了比容量、首次库伦效率、体积膨胀率这些关键的“性能指标”,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测量方法。这就好比为这场电池技术升级赛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赛道和裁判。
这项标准的发布,对整个新能源产业链来说,都是一个重大利好。它不仅为硅基负极材料的生产提供了清晰的“说明书”,更能有效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让新材料的研发、电池的生产以及最终的终端应用,都能更顺畅、更高效地对接。未来,电动汽车的性能提升和普及,或许又多了一个重要的中国力量的加持。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联系本站进行二次审核删除:fireflyrq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