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广东江门一位60岁女士的遭遇引起了不少关注。据了解,这位女士的母亲,一位不识字的年长者,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其手机号码被中国电信莫名办理并使用了数个套餐,累计消费金额高达近9000元。
据该女士反映,她此前一直通过银行存折自动代扣母亲的话费。直到最近,收到银行方面的提醒,她才惊觉,仅仅是过去两年,母亲的账户就被扣除了8712.6元。这让她十分不解,一个不识字的老人,为何会被推荐并办理如此高额且复杂的电信套餐。
她列举了账单中的一些项目,如“广东IPTV基本月使用费”、“天翼看家”、“亲子会员”以及“摄像头(自营)终端分期费用”等,认为这些服务与年长者实际需求严重不符。她强调,这些账单项目繁多且专业性强,即便是年轻消费者也可能难以完全清晰地理解。
基于这种情况,该女士提出了质疑,认为其母亲在办理业务时可能遭遇了不当推销或诱导。在向中国电信进行投诉后,该公司初步承认了其中的2611.15元系操作失误所致,并已对此部分费用进行了全额退还。然而,对于剩余的消费,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回应或解决方案。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部分消费者在面对复杂电信服务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引发了对运营商在用户群体,特别是老年消费者群体中推销策略和合规性问题的讨论。在数字时代,如何确保所有消费者,特别是对技术和商业运作了解有限的弱势群体,能够获得真实、透明、适宜的服务,是行业需要深思的关键课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联系本站进行二次审核删除:fireflyrq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