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垃圾桶”Mac Pro入土为安?多款iMac、iPad Pro也一同“作古”
堂堂数码圈KOL,今天必须好好吐槽一下这事儿!苹果那个号称“史上最特立独行”的2013款Mac Pro,终于被苹果亲手推进了“过时产品”的棺材板里。嗯,你没听错,就是那个造型奇葩,被戏称为“垃圾桶”的家伙。跟它肩并肩“入土为安”的,还有好几款2019年的iMac,以及2018年的iPad Pro。这波操作,简直是“爷青结”的真实写照啊!
时间倒回十年前,2013年,Mac Pro迎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变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革了自己的命”。要知道,它前身2012款,还老老实实地保留着PowerMac G5那种传统又稳重的矩形塔式机箱设计,虽然老旧但至少“靠谱”。结果2013款呢?直接给你整了个圆柱体,内部结构也分割得七零八落,花里胡哨的。当时苹果号称这是“从零开始颠覆性设计”,结果呢?确实“颠覆”了,但恐怕是颠覆了用户对专业生产力工具的认知底线。
别看这造型唬人,实际使用起来那叫一个“槽多无口”。对专业用户来说,这设计简直是灾难。散热一言难尽,扩展性更是聊胜于无。即便在2017年,苹果还硬着头皮给它升级了几次硬件,但最终还是认栽了。2019年Mac Pro更新换代,直接就放弃了“垃圾桶”设计,老老实实地回归了传统的塔式机箱,这波操作,简直是“打脸”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啊!
所以,当今年7月11日,苹果把这款“标志性”的2013款“垃圾桶”Mac Pro列入“停产产品”清单时,我只想说:大快人心!
按照苹果官方的“规矩”,一款产品停产五年但未满七年,就会被列为“停产产品”。一旦超过七年,那就直接打入“过时产品”的冷宫了。对于“停产产品”,苹果还会提供长达七年的维修服务和零件供应,前提是“零件还能找到”。换句话说,你的“垃圾桶”如果现在坏了,还能挣扎一下送去维修,但万一等几年再坏,那就真的只能当垃圾扔了。
除了“垃圾桶”Mac Pro,这次榜上有名的还有一些“难兄难弟”。比如部分2019款iMac机型,以及2019年的11英寸和12.9英寸iPad Pro。甚至连iPhone 8的128GB版本,也紧随64GB和256GB的步伐,加入了“停产产品”的大家庭。而第二代AirPort Express、2TB和3TB的AirPort Time Capsules,以及802.11ac的AirPort Extreme,则直接被扔进了“过时产品”的“垃圾桶”里,看来苹果是真要清理门户了。
说实话,2013款“垃圾桶”Mac Pro被列为“停产产品”,一点都不意外。苹果最终放弃这种“反人类”的圆柱形设计,更是顺理成章、喜闻乐见。毕竟,一款专业级产品,不是用来搞设计噱头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实用层面。
当年苹果高管菲尔·席勒在发布会上,那是志得意满地放话:“谁说我们不能创新了,我的屁股!”。这牛皮吹得震天响,结果呢?才过了几年,苹果就自己打了自己的脸。2017年,苹果就被迫承认,他们正在研发一款模块化的新型Mac Pro,用来取代“垃圾桶”。
当时苹果硬件负责人克雷格·费德里吉也出来“打圆场”:“我们当初设计这个系统,是觉得它能满足当时我们需要的GPU性能,双GPU架构也能很好地解决散热。但后来发现,实际工作负载并没有像我们预期的那样普遍适用这种架构。”他还“委婉”地承认,2013款Mac Pro在散热设计上,确实把自己“逼进了一个死胡同”。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设计的时候,把散热想简单了,结果翻车了!
虽然这电脑充满了设计上的“原罪”,但平心而论,它至今仍然算是一台相对够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升级的机器。即使它官方不支持最新的macOS Sequoia,但据说通过一些第三方工具,比如OpenCore Legacy Patcher,还是有可能安装上最新的操作系统。这倒也算是“垃圾桶”给大家留下的一点点“遗产”吧,虽然官方不认,但民间总有大神能续命。
至于Mac Pro的未来?有迹象表明苹果正在开发新一代Mac Pro。不过鉴于2013款“垃圾桶”的“光辉”失败案例,新机型多半会延续现在2023款Mac Pro的设计思路,老老实实地搭载苹果M2 Ultra芯片,走回正轨。毕竟,有些坑,踩过一次就够了,没必要再跳进去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