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奇瑞与华为在智界品牌上合作的争议再度浮出水面,引发了车主群体的不满和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强强联合,似乎正遭遇着内部管理和品牌定位的挑战。
事件的导火索是一次在智界官方账号上直播奇瑞新车发布会的“乌龙”事件。这一操作被智界车主视为“吃相难看”,认为奇瑞在利用智界品牌的平台进行自家新车的推广,模糊了两个品牌的界限,损害了智界车主的品牌归属感。尽管鸿蒙智行方面迅速发布了道歉声明,但未能平息车主们的情绪。许多车主表示,他们花费巨资购买智界汽车,看重的是华为的合作以及由此带来的智能化体验,而非奇瑞品牌的直接关联。呼吁“抠掉奇瑞汽车尾标,换上鸿蒙智行”的声浪此起彼伏,显示出车主对于品牌独立性的强烈诉求。
销量数据的下滑也加剧了这种担忧。智界品牌销量在今年六月跌至2459辆,创下近几个月来的新低。有分析认为,这与奇瑞汽车在销售策略和品牌宣传上可能存在的战略摇摆有关。例如,在月度销量战报中,智界品牌常常被排在列表末尾,与部分其他华为合作车企的做法形成对比,这被解读为奇瑞并未给予智界足够的高度重视。
回顾智界品牌的合作历程,车主们还指出了其他一些令人不满的细节。此前,智界与同属鸿蒙智行体系下的其他品牌、甚至与奇瑞自家的星纪元车型在蓝牙钥匙的配置上存在“双标”现象,引发了用户关于公平性的质疑。虽然后续推出了赠送活动,但这已在用户心中埋下了不信任的种子。此外,近期针对智界全系车型的现金补贴政策,也被部分老车主视为对他们权益的潜在忽视,进一步加剧了用户的不满情绪。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内部的挑战,奇瑞汽车近期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组织架构调整。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并下设星途、艾瑞泽、瑞虎、风云等多个事业部,旨在聚焦品牌战略,整合资源。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架构调整并未直接提及智界品牌,而智界在此之前已转为独立事业部运营。有观点认为,此举意味着智界品牌在奇瑞内部的地位有望得到提升,能够与定位存在重叠的星途品牌实现区隔,更专注于其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和智能化发展。
智界品牌高层也通过内部平台发声,暗示着“本周之后,智界可以全力向前奔跑”,这似乎预示着内部的矛盾冲突正逐步化解,品牌将迎来更聚焦的发展方向。同时,安徽智界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独立挂牌成立,也为智界品牌独立运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然而,对于销量创下新低的智界而言,此次架构调整能否带来实质性的增长和用户信任的重建,依然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如何在保持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同时,清晰地界定品牌定位,并有效回应用户关切,将是智界品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