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航空工业领域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歼-15与歼-35战斗机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聪,在一次关于战斗机发展的思考演讲中,抛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设想:“像造手机一样造飞机”。这个“造飞机的手机化”的说法,背后蕴藏着对未来空军装备研发模式的深刻变革和对国防科技加速推进的雄心。
孙聪院士指出,当前战斗机研制周期过长是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他认为,以目前15到20年的研发周期来看,当飞机设计定型时,对手可能已经迭代了数代,这无疑会带来潜在的落后风险。而“像造手机一样造飞机”,其核心理念在于模仿成功的消费电子产业模式,通过“软件化”的思路来优化研发流程。
具体而言,这意味着未来战斗机的设计将更加注重“平台与功能”的分离。一个稳定强大的基础平台,可以像手机的硬件底座一样,通过更迭或组合不同的“功能模块”(例如先进的航电系统、新的武器挂载等),快速衍生出适应不同任务需求的新型号。这种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仅能大幅缩短新机型的研发时间,更能增强装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确保我国空军装备始终处于技术前沿。
对于战斗机未来发展趋势,孙聪院士毫不讳言地表示,“无人化体系作战”以及“AI技术”将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以歼-15和歼-35的发展脉络为例,阐述了技术演进的方向。歼-15侧重于“能量机动”和武器的精妙运用,而歼-35则更强调“信息化”带来的作战效率,即从侦测、打击到撤离的全过程都要做到“快”。这种对速度和智能化的追求,与“手机化”的研发理念不谋而合。
孙聪院士的这一论述,也为我国舰载机部队描绘了更智能的未来图景。随着科技实力的飞跃,未来的舰载机无疑将更加高效、智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海洋战略的拓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联系本站进行二次审核删除:fireflyrq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