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过万、零经验就业、公司全包培训推广”?近年来,这句口号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涌入直播行业。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背后,一场场精心设计的“造星骗局”正在悄然上演,让不少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梦想破碎,甚至背负巨债。
近日,央视曝光了多起利用“打造网红”幌子进行的诈骗案件,其中“麦芽直播7天0人观看,解约被索赔50万”的案例尤为典型。这背后藏着一套完整的“连环套”,让不少求职者防不胜防。
故事的主人公麦芽,一位网络游戏爱好者,被某文化传媒公司的招聘广告深深吸引。广告中,“保底薪资5000元,零基础也能上手,公司全程包培训、包推广”的承诺,让他看到了通往“网红之路”的曙光,于是通过App匆忙签约入职。
然而,现实骨感。签约后,公司承诺的专业培训和运营支持一个都没有兑现,直播期间别说观众,连个“路过”的都没有,更谈不上变现。
当麦芽觉得“这条路走不通,想尽早解约时”,等待他的不是坦荡的道别,而是公司抛出的“天价违约金”。一份在签约时被轻描淡写的合同,此刻却变了脸,声称他“构成违约”,要求赔偿50万元。
麦芽回忆说,签约前曾口头询问过“不想播了是否需要赔钱”,对方拍着胸脯保证“不用”,但合同里却早已埋下了“雷区”。最终,在多轮协商后,麦芽不得不支付2500元了事,才勉强签下解约协议。
这并非孤例,央视报道揭示了一个成熟的诈骗链条。以杭州某公司为例,其套路大致如下:
1. 网撒“诱饵”,利益驱动签约
公司通过各大网络平台广撒网,用“高薪”、“保底”、“包培训”、“包推广”等极具吸引力的词汇,快速吸引求职者。在签约过程中,利用App快速完成流程,并催促应聘者忽略细节,甚至隐瞒合同中的苛刻条款。
2. “放羊式”管理,人为制造“违约”
一旦签约,公司便露出真实面目,对主播采取“放养”政策,即不提供任何培训和支持。同时,他们还会故意制造“违约”的“证据”。例如,安排“马甲号”潜水,诱导主播私下收受红包(如象征性的1314、520元),或泄露公司信息,以此为由认定主播违约。又或者,默许甚至鼓励主播去其他平台直播,然后以此为由判定主播“跨平台违约”。
3. 坐地起价,法律胁迫逼迫支付
当主播因收入为零或对平台不满而想解约时,公司便拿出事先“动手脚”的合同(可能通过拼接关键条款页等方式),狮子大开口索要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违约金,并以提交仲裁或提起诉讼来施压。面对法律程序和高额赔偿,多数主播因惧怕麻烦、不懂法律,最终选择支付数千到数万元的“解约费”了事。
这种“签约为饵、违约为钩、索赔为目的”的骗局,已在全国多地蔓延,是典型的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法律知识盲区进行的牟利行为。
在此,我们郑重提醒所有渴望在直播行业闯出一片天的年轻人:请务必擦亮双眼,切勿被“高薪”的光环冲昏头脑,更不要轻信任何口头承诺。 在签约前,务必仔细审阅合同的每一项条款,了解公司的真实背景和口碑。如果合同内容复杂或有疑虑,请及时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掉入精心设计的“网红梦”陷阱,守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