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收购人工智能公司,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同时关注Apple Vision Pro

苹果收购人工智能公司,推出Apple  Intelligence,同时关注Apple Vision Pro

苹果又悄无声息地吞了两家公司,这操作真是司空见惯。每次新品发布,都得掰扯半天用了哪些“独家技术”,结果呢?一查全是买来的。这不,又有两家公司惨遭收购,还都跟新出的Apple Vision Pro和Apple Intelligence有点关系。

苹果每年收购公司都像买菜,少说也有几家,不过最近似乎特别钟情于那些搞AI的。这次被扒出来的是TrueMeeting和WhyLabs,消息最先是MacGeneration捅出来的,这年头,除了收购,苹果是不是就不会点别的了?

Apple Vision Pro的“拟我”功能?呵呵

其中一家叫TrueMeeting,这公司牛气啊,号称能让你用iPhone扫描脸部,然后生成一个AI“拟我”形象。现在官网都打不开了,真是人走茶凉。想当年,TrueMeeting还吹嘘能做出用户的“超真实数字分身”。

他们家的CommonGround Human AI技术号称能无缝集成到各种应用里,从游戏到通信,视频会议也不在话下。虽然苹果和TrueMeeting都没正面回应过这事儿,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苹果收购它八成是为了给Apple Vision Pro那个半死不活的“拟我”功能续命。

TrueMeeting大概是在2024年底被苹果收编的吧,结果到了2025年6月,visionOS 26里的“拟我”才稍微自然了那么一丢丢。苹果的“拟我”功能本来就在“改进”中,所以也别想证明TrueMeeting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反正现在看起来,它们俩算是“绑”在一起了。

AI幻觉?笑话!

差不多同时期,苹果还把WhyLabs也收了。WhyLabs这公司,主要业务就是监控AI大型语言模型,说白了,就是想防止AI“胡说八道”(也就是所谓的幻觉)。它们通过跟踪公司官网(还活着呢,难得!)上描述的“漂移”和“性能退化”来达到这个目的。

更厉害的是,WhyLabs还想阻止一些安全问题,比如那些恶意利用生成式AI(比如Apple Intelligence)的案例。在一个宣传视频里,WhyLabs举了个例子:客服聊天机器人不小心泄露了用户的配送地址,而WhyLabs就能把这种敏感数据打码,听起来好像有点用处,但实际效果嘛,谁知道呢。

苹果的收购套路,老一套了

苹果公司为了搞到技术,或者单纯为了拉拢人才,那是雷打不动地持续收购企业。但苹果从来不主动公开任何收购信息,除非这么做对它有利,或者法律法规要求它必须公开,比如涉及交易金额过大之类的。

所以你看,2021年苹果就大张旗鼓地收购了Primephonic流媒体服务,因为它想趁机宣传自己即将推出的Apple Music古典乐。这摆明了就是利用收购给自己造势,真是把营销玩明白了。

不过,自从2023年欧盟的《数字市场法案》开始推行,苹果被要求披露收购信息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苹果、谷歌、亚马逊这些科技巨头都被欧盟指定为“守门人”企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们现在必须详细披露收购信息。

具体来说,如果合并实体或被收购公司提供核心平台服务,或者其他数字领域的服务,或者涉及数据收集,那么它们必须向欧盟委员会报告任何收购行为。欧盟会公布一份此类收购清单,但信息非常有限,而且给出的日期是这些交易公布的日期,而非实际发生的日期,这时间差,真是够迷惑人的。

欧盟还说,他们的清单“收到信息后不早于四个月”才会更新。所以,欧盟把苹果收购Pixelmator的日期列为2025年2月11日,但实际上这笔交易早在2024年11月就曝光了。这办事效率,真是没谁了。

所以,虽然欧盟的清单上写着TrueMeeting和WhyLabs的收购日期都是2025年1月24日,但按苹果这尿性,它们俩很可能2024年第四季度就已经被收编了。这套路,真是玩儿得炉火纯青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联系本站进行二次审核删除:fireflyrqh@163.com。
Like (0)
Previous 2025年7月7日 下午6:36
Next 2025年7月7日 下午8: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