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个消息,说富士康正把中国工程师从他们在印度南部的新iPhone工厂里“抽调”回来。这事儿吧,你说巧不巧,恰好是苹果全球加大印度制造力度的节骨眼上,特别是为了即将到来的iPhone 17系列。虽然官方没说原因,但我们都知道,要在一块新土地上从零开始搭建复杂的生产线,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有多关键。
想一想,即便是生产质量没啥问题,但少了这些中国工程师,这条装配线的“默契度”和效率,估计得打个问号。这就像你在一个高手云集的团队里突然少了几位可以独当一面的老兵,流程顺不顺畅,产能提不提得上去,都成了未知数。
更值得玩味的是,尽管苹果一直在推动“印度制造”,但眼下印度富士康的工厂,依然要严重依赖从中国大陆进口的各种零部件。这说明啥?简单点说,中国大陆依然是苹果供应链里那个“心脏”般的存在,没有中国供应链的庞大规模和成熟技术,光靠转移产线,路还有点远。
业内分析得很透彻,中国供应链的优势可不是一天两天积累的。光是那制造业的体量,就能轻松实现规模化生产,这可是压低成本的硬道理。再加上中国在技术创新上时不时给业界带来的惊喜,这竞争力,不是随便哪个地方都能轻易复制的。
其实,苹果自己也清楚这一点。去年这时候,苹果的COO可是在中国亲自拜访了富士康和领益智造,当时的评价是“没有他们就没有苹果的成功”。这种来自于“老板”的肯定,从侧面也能看出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里的分量,不是你说搬就能说搬走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联系本站进行二次审核删除:fireflyrq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