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那台你可能等了很久的折叠屏iPhone,我们有一些新的线索,而且这次的消息听起来相当实在。 据可靠的供应链消息,我们期盼中的折叠屏iPhone,它不仅仅是个传闻,而是已经悄悄进入了P1(Prototype 1)原型开发阶段。这意味着苹果正在一步步将这个想法变为现实,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从现在到2025年底,它将完成P1到P3这几个关键的原型验证环节。说白了,就是反复打磨、测试,确保骡子能跑、马能跳,并且符合苹果一贯对产品严苛的要求。
在这之后,它还会经历EVT(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阶段,这个名字听上去有点技术宅,但简单来说就是大规模的工程样品测试。想想看,就是把这些宝贝疙瘩扔到各种测试场景里,看看它是不是能扛住日常的磕碰,功能是不是样样都顺畅,参数是不是都达标。只有通过了这一系列“考试”,才能算是合格的“准iPhone”。
整个流程从P1到P3,每个阶段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期间供应链会小批量试产,然后交给富士康、和硕这样的老伙计来组装,顺便密切关注生产良率。一旦一切顺利,最终的折叠屏iPhone很可能在2026年下半年和大家见面。别嫌慢,慢工出细活,何况是苹果。
我们还得知一个稍显“遗憾”的消息:原本计划同期推出的,还有一台更大尺寸的折叠屏iPad。但现在为了更聚焦,苹果决定先把折叠屏iPhone这款更具市场潜力的产品推向市场。至于那台iPad,得等等了,原因嘛也很现实——面板零组件的生产难度、高昂的成本以及市场接受度的问题。看来,苹果也在权衡“想做好”和“能不能卖好”之间的关系。
至于初期备货量,苹果初步规划在700万台左右。不过,根据供应链的“预言”,最终的实际出货量可能会略低于这个数字。这或许也反映了苹果在面对一个全新形态产品时的谨慎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在2023年迎来了一个小高潮,出货量达到了2120万台。尽管2024年的数据有所下滑,预计为1880万台,但普遍预测在2025年,这个市场将迎来回升,届时规模有望达到1950万台。在这个大背景下,苹果携折叠屏iPhone入局,无疑将为这个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也让我们对未来的手机形态有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