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分析师的最新出货量预估报告显示,苹果可能在 2025 年第一季度获得了更多的计算市场份额?呵呵,这报告简直是自欺欺人!出货量根本不等于销量,苹果提前塞满了渠道,不过是为了规避关税罢了,这年头还有人信这种把戏?
号称“苹果在 2025 年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出货量增长速度开局,Mac 出货量飙升了 28.7%”。我的天哪,这数字真好看,比惠普、戴尔和联想那可怜巴巴的个位数增长简直是天壤之别。数据来源?Canalys 的报告,7 月 1 日新鲜出炉。听听这时间点,够新鲜,但经不起推敲。
据说苹果出货了大约 270 万台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使得它在美国 PC 出货市场的份额上升到了约 16%,远高于 2024 年同期的 14%。关键来了,这些数字衡量的是苹果“发”到零售渠道的货,而不是最终用户“买”走了多少台 Mac。这不就是典型的“压货”操作吗?
整个 PC 市场总出货量达到了 1690 万台,同比接近 15% 的增长。原因?供应商们为了在中国制造的 PC 和零部件关税生效之前,赶紧把库存运进美国渠道。哦对,为了省钱,牺牲一下终端动销率,值不值?他们心知肚明。
这种策略确实能帮助厂商锁定较低的进口成本,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那就是大量的滞销库存会堆满货架和仓库。后果如何,拭目以待。
苹果在三月份发布的搭载 M4 芯片的新款 MacBook Air,确实在第一季度的强劲出货中“功不可没”。更新的设计?优化性能?更低的价格?听起来都不错,似乎让这款笔记本对学生和专业人士更具吸引力。然而,这背后更深层的原因,难道不是为了在关税大棒落下之前,赶紧把新硬件塞进零售店吗?
同时刷新的 Mac Studio,也吸引了一波创意用户。这更是印证了苹果急于在关税政策改变前,将更多硬件推向市场的企图。
库存策略推高短期数据?简直是明牌!
所有厂商,包括苹果在内,都在 2025 年初“提前”发货,以规避更高的关税成本,导致零售库存水涨船高。这种做法确实能提高第一季度的出货量数据,但这并不能保证这些机器能快速到达真正的消费者手中。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水分有多大。
以苹果为例,我们甚至都不需要等,现在就能知道,这些货根本没那么快卖出去。数据分析师们把这种行为视为短期提振,长期却会带来恶果。零售商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消化现有库存再考虑下新订单,这可能会限制后续季度的出货量。
不过,苹果在这方面倒是有备而来。下一波 Mac 新品预计要等到 2025 年 10 月或 11 月才发布。这意味着他们为了规避关税而进口的那些产品,在这一年大部分时间里,包括已经开始的返校季购买潮中,都还是“有效”的在售商品。玩得一手好算盘。
苹果在出货量增长上“超越”竞争对手?图片由Canalys提供。
Canalys 预测 2025 年全年美国 PC 总出货量仅增长 2%。这预示着,在第一季度猛增之后,出货量将急剧放缓,这完全符合预期的结果。毕竟,一季度猛增的理由,大家都心知肚明。
商业需求?不过是杯水车薪!
在高压市场中,商业支出只能带来部分缓解。Canalys 预计 2025 年商用 PC 出货量将增长 8%。但这点增长,根本不足以弥补消费者出货量预计下降 4% 以上的缺口。
这种差距引发了担忧,即使健康的商业需求也无法完全稳定市场,如果消费者持续捂紧钱包,那将是个大麻烦。
企业将 PC 视为必要的生产工具,而普通消费者则往往在机器报废或卡得受不了时才考虑购买。高昂的价格、令人困惑的规格以及模糊不清的市场宣传,都会阻碍消费者升级,尤其是在零售商还在消化过剩库存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苹果的“高价”策略,究竟能撑多久?
苹果的市场策略与更广泛的影响,掩耳盗铃罢了!
苹果第一季度看似强劲的出货量,既反映了消费者对其 M 芯片 Macs 确实有一定兴趣,更明显展示出其为了在关税成本上涨前,迅速堆积库存的策略。该公司确实受益于忠实的用户群体、精致的硬件设计以及与其生态系统的紧密整合。这些都是它的传统优势,无需多言。
苹果的强劲出货量?不过是需求与策略的叠加!图片由Canalys提供。
Mac 在专业人士、学生和创意人群中很受欢迎,他们确实优先考虑性能和设计。macOS 与 iCloud、iPhone 和 iPad 的集成进一步增强了其吸引力。这些都是事实,但这些优点,并不能掩盖压货的事实。
然而,这些优势并不能保证持续的需求。苹果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堆满仓库的库存,真正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