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厂商为何倒闭

充电宝行业信任危机:良品率锐减,消费者如何自保?

近期,充电宝行业一场令人不安的“大召回”正在悄然上演。安克创新、罗马仕等业内头部品牌,在短短半个月内,累计召回了超过120万台充电宝。其中,作为市场领导者的罗马仕,一次性召回了接近50万台产品。表面上的“召回”,背后却指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充电宝的核心安全隐患——电芯隔膜的缺陷。

隔膜,那层薄薄的“生死线”

据了解,此次召回的充电宝主要问题集中在“电芯原材料缺陷”和“隔膜绝缘失效”,这直接关联到锂电池中最关键也最脆弱的部分——隔膜。隔膜,作为锂电池中分隔正负极的关键材料,其核心作用是物理隔离,防止内部短路。一旦这层仅几十微米厚的薄膜出现问题,轻则导致性能下降,重则可能引发热失控,带来燃烧甚至爆炸的风险。

行业专家指出,为节约成本,部分充电宝制造商倾向于采购低价的“C/D品”隔膜,甚至默许供应商擅自变更材料。这些劣质隔膜往往存在孔隙不均、缺陷针孔等问题,也可能因简化生产工艺、缺乏洁净环境控制而品质不稳。在高温、反复充放电等使用环境下,这些隔膜的耐热性不足,容易发生收缩、破损,进而引发内部短路,最终导致安全事故。


充电宝厂商因何爆雷

图源:安克创新2024年ESG报告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充电宝行业低价竞争的压力下尤为明显。多方数据显示,充电宝的不合格率逐年攀升,2023年已高达44.4%,这无疑是对整个行业供应链安全治理能力的严峻拷问。

监管加码,消费者叫苦连天

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隐患,监管层面的动作也在加速。自今年8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始对锂离子电池和移动电源实施3C认证管理,并从2024年8月1日起强制执行。这意味着,未来没有3C认证的充电宝将无法在市场上销售。此外,中国民航局已明确规定,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标识以及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即便购买的产品尚未被“点名”召回,也可能面临出行受限的尴尬局面。

雪上加霜的是,在此次召回事件后,大量消费者发现自己的充电宝“无人敢收”。由于充电宝属于易燃易爆品,不少快递公司已暂停或严格限制了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寄送服务,这使得消费者在产品出现问题时,陷入“既不敢用又无法退回”的困境。


充电宝厂商因何爆雷

ESG责任与品牌信誉的双重考验

从企业社会责任(ESG)的角度来看,此次事件暴露出的核心问题是供应链治理的失效。部分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在供应商选择和质量控制上存在明显的漏洞,忽视了产品责任和消费者权益。即使如安克创新等品牌在其ESG报告中强调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产品服务安全和质量”,但在实际执行层面,与报告中所描绘的“智能质量诊断系统”等流程似乎仍存在差距。

专家指出,企业ESG报告并非一份“免死金牌”,实际执行和监管抽检才是检验其承诺的真正标准。纸包不住火,一旦产品问题暴露,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将面临巨大冲击,甚至可能导致短期内市场销量的“冰点”。

未来,充电宝厂商不仅需要在技术和材料上追求突破,更需要建立一套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机制,在成本、安全、效率和责任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唯有如此,才能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赢回消费者的信任,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联系本站进行二次审核删除:fireflyrqh@163.com。
Like (0)
Previous 2025年7月1日 下午10:36
Next 2025年7月1日 下午1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