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从明天起,咱们买药的流程将迎来一次大升级。所有药品,无论你在哪里买,都得扫“药品追溯码”。这玩意儿可不简单,它就像每盒药的“电子身份证”,独一无二。
国家医保局最近放出了一份详尽攻略,告诉你这“身份证”该怎么用。简单来说,每盒药的追溯码只应该被扫描一次来完成销售。要是出现重复扫描,那这盒药可能就没那么“纯净”了,有是假药、被串换,甚至是“回流药”的嫌疑。
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攻略也很清楚:
第一步,请你拿出手机,打开“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别找错地方,在主页,点“服务”然后选“药品追溯信息查询”,或者直接在消息对话页里找到“医保服务”里的“药品追溯信息查询”。总之,找到那个查询入口。
第二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在出现的“药品信息查询”页面,拿出你手里的药品,扫一扫包装盒上的二维码或者条形码。系统会告诉你真相。
当然,扫码后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咱们得心里有数:
情况一:“未查询到产品销售信息”:别急,这可能是药店还没来得及录入系统。建议等两天再扫一次。如果还是这样,你可以跟卖药的地方或者相关部门反映一下。
情况二:“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如果你是你本人购买的,那恭喜你,药品是合规的,可以放心使用。
情况三:“查询到仅有1次销售信息”(与情况二描述相同但指向不同情况):如果你确认不是你自己买的,那就要警惕了。这意味着这盒药之前可能已经被卖过一次,很可能是“回流药”、“串换药”或者干脆就是假药。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并且可以跟卖药的商家协商索赔。
情况四:“查询到有2次及以上的销售信息”:如果扫出来的信息显示这盒药已经被销售了两次或更多次,那就更需要注意了。这通常意味着这盒药存在上述的“回流药”、“串换药”或假药的风险,消费者同样可以举报并向销售方维权。
最后特别提醒大家一句,大家认准“国家医保局”官方途径来查询。如果你用了医保部门以外的APP或者软件去扫码,获取到的信息可能并不能代表这药的医保销售结算信息,那样的话,咱们前面说的这些判断标准就不适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