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图库,一个被神话的“照片管理神器”,真的有你想象的那么好用吗?》
号称iPhone、iPad上使用率最高的应用之一,苹果图库(Photos),听起来是不是特牛?所有照片和视频的“终极归宿”,一个“记忆宝库”?别提什么“帮你管理视觉历史”,还“编辑到完美”,这牛皮吹得,我都快信了!
就它那堆“功能”吧,我敢打赌,没几个人能用全乎了。从调整照片到管理收藏,再到跨设备同步内容,苹果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塞进去,结果呢?就像个大杂烩,什么都有,但真要用起来,感觉就一个字——“累”。
接下来,我就带大家“深入”体验一下,看看这套“核心指南”里,苹果图库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是真香还是真“坑”。
图库:基础导航,网格模式,真的“方便”吗?
点开那个彩虹风车图标,立马蹦出来你最近添加的照片和视频,以及几个所谓的“导航选项”。听着挺唬人,但不同设备之间操作方式还不一样,说白了,都是大同小异的那些破事。
iPhone上算是最“直接”的了。iOS 18的新界面,给用户呈现的是满屏的照片和视频,最新的还在列表底部,这设计,也就那样吧。
往下划拉就能“穿越”回过去,还能多出些搜索选项。屏幕底部有个主选择器,“所有照片”或者按“月”、“年”分组,这倒是有点用,但也仅仅是“有点”而已。
选择“月”之后,点一张照片就能跳到那个时间段的网格视图,选择“年”呢,就列出一堆年份,点进去又是“月视图”,来回折腾,就不能直接点到日吗?这套逻辑,看似清晰实则繁琐。

iPhone 和 iPad 上的图库应用界面
左下角那个“筛选按钮”,能让你按“收藏”、“已编辑”或者“照片/视频”来分类,这功能,别家早就有了,苹果现在才拿出来说事,是不是有点慢半拍?
“视图选项”里能调整网格里图片的大小,还能选择保持原始比例或裁剪,这不就是基本操作吗?有什么好吹的?
右上角的放大镜图标,就是用来搜索图片的。这里就该轮到“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登场了,号称能用自然语言搜索,比如“黑猫在外面”或者“晴天下的自拍”。听起来很美好,但实测效果如何?呵呵,你知道的。如果识别不准,那这个所谓的智能搜索,也就只是个摆设。
iPad上的界面大同小异,就是屏幕大点,多了个侧边栏,能更方便地查看各种类型的照片或不同的浏览方式。这不废话吗?屏幕大了肯定能显示更多东西啊。

macOS 上的图库应用界面
Mac上的界面,和鼠标键盘搭配得“天衣无缝”,侧边栏、所有、年份和月份选项都在屏幕顶部。左上角调整网格单元格大小,右上角是筛选下拉菜单,这些都是常规操作,没啥特别的。
总而言之,想要放大看图片,点一下就行。这功能,还需要我教你吗?
图库:单图操作,花里胡哨还是真有用?
选中一张照片,立马全屏显示,旁边还有个不知所谓的“相机胶卷”或其他分组的滚动条。
屏幕顶部显示照片的拍摄时间和地点,这倒是蛮实用的,毕竟谁拍的照片谁知道,万一忘了,也能有个提醒。
iOS和iPadOS上,底部有一排图标,macOS上则在顶部。其中包括点赞收藏的“爱心”图标,方便以后查找。
“分享按钮”,还是那老一套的分享界面,分享给别人,用到其他应用,打印,或者导出成各种格式。
iOS和iPadOS上还能把图片添加到不同的相簿,这个后面再说。
如果照片是特殊类型,比如“人像模式”,会弹出一个提示,让你调整人像虚化效果。这算是比较实用的功能,至少能增加一点可玩性。

在 iOS 和 iPadOS 上查看单张图片,以及信息图标下显示详细信息
那个小写“i”图标,点开能看到图片的详细元数据,包括相机型号、文件类型、分辨率、ISO,甚至还有一个小地图。这些数据对于专业用户来说可能有用,但对大部分普通用户而言,可能就是一堆看不懂的数字。
有时候“i”图标还会变成其他符号,比如“宠物”或者旁边带星星,这表示应用识别出了照片里的主体,比如猫狗。
点击信息按钮,还能用“视觉查找”在线查询相关信息,或者显示Siri知识结果。比如,识别出猫的照片,就会告诉你猫的品种。这功能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准确率如何,还有待商榷。
如果照片里有人脸,还能选中并添加名字,应用会自动创建一个包含该人脸照片的合集。这功能在找人方面,确实能省不少事。
iOS和iPadOS上,点垃圾桶图标就能删除照片,如果开了iCloud照片,所有设备都会同步删除。
当然,照片还会留在“最近删除”里30天,给你一个后悔的机会。这设计倒是挺人性化,毕竟谁都有手滑的时候。
图库:编辑功能,是“大师”还是“小儿科”?
全屏查看照片时,iOS和iPadOS上点开滑块就能进入编辑界面,macOS上是右上角的“编辑”按钮。
编辑界面倒是提供了一堆可供修改的选项。你也可以直接点“自动”,让图库“自作主张”地帮你调到“理想”状态。说实话,这“自动”功能嘛,有时候还不如不调。

iPhone 和 iPad 上的图库编辑界面
编辑功能大致分为三四个区域。比如人像模式,会多出一个调整背景虚化程度的区域。
主要有“调整”、“滤镜”、“裁剪”和“清理”四个编辑区域,听起来每个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调整
“调整”功能,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调整照片的主要设置,包括:
- 曝光、
- 亮度、
- 高光、
- 阴影、
- 对比度、
- 亮度、
- 黑点、
- 饱和度、
- 自然饱和度、
- 色温、
- 色调、
- 锐度、
- 清晰度、
- 降噪、
- 暗角。
iOS和iPadOS上,这些选项都只有一个滑块来调整。
macOS的“调整”菜单选项更多,比如可以转成黑白照片,还有更高级的控制,包括“修饰”(Retouch)来编辑照片的细微部分,颜色曲线和色阶图,甚至可以选择性地调整颜色。
所以说,如果你真想好好编辑照片,还得在macOS上操作,iOS和iPadOS上的功能,简直就是“小儿科”。
滤镜
“滤镜”功能,就是让你从一堆预设的滤镜中选择,它们会对照片的颜色、对比度等元素进行“特殊”处理。
每个滤镜都能用滑块调整强度。如果你喜欢某个滤镜的效果,但又觉得太过了,可以调低百分比来减轻影响。这功能倒是挺实用,毕竟能有更多的选择。
裁剪
“裁剪”听起来只有一个功能,但实际上功能不少。除了裁剪边缘、更好地构图,你还能选择更改图片尺寸、调整长宽比、选择更小的区域,甚至调整旋转角度来保持水平。
你还能调整图片的垂直和水平宽度,防止照片拍歪了。这功能在修正构图方面,确实有帮助。
清理
“清理”功能是“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的新功能,能对照片进行“智能”编辑。如果你照片里有碍眼的行人、不想看到的街牌或者任何影响美观的东西,都可以把它“抹掉”。
“清理”功能会自动识别它认为你想移除的东西,并高亮显示。点一下就能移除了,“苹果智能”会利用周围的图像元素“生成”缺失的部分来填补空白。听起来很神奇,但实际效果嘛,就看苹果的AI究竟有多“智能”了,别到时候移除个东西,结果周围的景物都变成了“马赛克”。
或者,你也可以用鼠标拖动,或者用手指/Apple Pencil在设备上画出你想移除的区域。“苹果智能”就会尝试将其从视图中移除。
如果移除效果不满意,可以点“重置”回到原始状态,重新再来。这功能,听起来像是魔法,但实际上,AI识别和生成仍有局限性,完美的“无痕去物”可没那么容易。
其他编辑元素
此外,图库中还有很多机会让它帮你“自动”优化照片,比如“调整”和“裁剪”中的“自动”设置,以及macOS中的“自动”选项。
编辑界面里,黑白方框的图标,可以让你在原图和当前编辑版本之间快速切换,方便对比效果。这个功能倒是挺贴心。

用 iPad 上的“标记”功能给图片添加注释
你还可以用右上角“钢笔”图标的“标记”菜单给图片添加注释,也就是可以随便涂鸦。这个功能倒是挺有趣,尤其对于喜欢手绘的用户来说,能够直接在照片上进行创作。但是,在便携设备上进行精细的创作,仍然是个挑战。
请注意,所有编辑操作只有点右上角的“完成”按钮才会被保存。如果你在退出编辑前没有点“完成”,那么你的修改可就白费了。
而且,这些编辑并非永久性的。随时可以还原,把照片恢复到原始状态,而且不会损坏文件本身。
但如果你编辑完照片再导出,那么新文件会包含所有修改,而且无法再还原到原始照片。所以,导出前一定要确认好效果。
视频编辑
虽然大部分编辑功能针对的都是照片,但图库也支持视频编辑。
选择视频后,进入编辑界面,iOS和iPadOS上会多出一个“视频”区,可以裁剪视频两端,缩短时长,去除不想要的部分。
macOS用户则会在“调整”界面底部看到裁剪条。
这个功能用来剪辑视频倒是挺方便的,但只能进行简单的修剪。如果你想进行更复杂的编辑,比如多个片段拼接,那还是老老实实去用iMovie或者其他专业的第三方视频编辑应用吧。指望这玩意儿剪大片?算了吧。
图库:回忆、收藏和相簿,是“整理”还是“添乱”?
苹果提供了几种“整理”照片的方式,说是为了让你更容易找到照片,但我看有时候反而更头大。
iOS和iPadOS上,网格下方有“近期照片”、“人物与宠物”、“精选照片”、“旅行”甚至“壁纸建议”等分类。这些预设分组的显示方式,可以在页面底部的“自定义与重新排序”里调整。
iPadOS和macOS上,你也可以用侧边栏来筛选内容,里面有类似的选项。因为是列表形式,确实比用整个页面来导航要方便一些。
相簿
如果你想“精细管理”一批照片,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创建一个相簿。这样照片就会乖乖地待在里面,除非你主动移除或删除。
在iOS和iPadOS上,长按照片,选择“添加到相簿”,然后选择你想添加的相簿。
你也可以在全屏查看照片时,点右上角“三个点”图标,选择“添加到相簿”。

查看图片的更多功能,包括“添加到相簿”选项
如果想一次性添加多张照片到相簿,可以点右上角的“选择”按钮,选中多张照片,然后长按,选择“添加到相簿”。
想新建相簿,点左下角的“加号”,输入名称再点“存储”就行。
Mac上的操作类似,右键点击照片,选择“添加到”,然后选择现有的相簿或“新建相簿”。
选中多张照片,按住Shift,点击多张照片,然后右键点击。这都是Mac用户的基本操作了。
回忆功能,是“记忆”还是“自作多情”?
图库可不只提供一个简单的图片目录,还搞了个“回忆”功能,号称能用更有趣的方式展现“相关时刻”。
“回忆”就是个“自动生成”且“精心策划”的幻灯片。加上缩放、过渡效果和偶尔插入的视频片段,就弄出来一个“高大上”的演示文稿,让你“欣赏”并分享给别人。
“回忆”功能在iOS和iPadOS的网格下方,iPadOS和macOS的侧边栏里都能找到。

在 iOS 版图库中更改“回忆”设置
图库会自动根据主题生成“回忆”,比如某个月份发生的事情,旅行回顾,这些年去过的地方和遇到的人,还有美食和宠物。
多亏了“苹果智能”,现在还能根据更细致的主题生成“回忆影片”,因为它能对图片内容和其他元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比如,“2024年夏天我拍的美食照片,配上摇滚乐。”听起来很牛,但实际效果如何,还是个未知数。指望AI完全理解你的情感和偏好,还为时尚早。
“回忆”播放时,点一下iPhone或iPad屏幕,或者在macOS上点击“回忆”,就能显示构成“回忆”的照片和视频,还能更改音乐、滤镜以及“回忆”的整体外观。
Mac上能更直接地控制滤镜、音乐以及图片出现的顺序。
除了欣赏预设的“回忆”,你还能在iOS和iPadOS上创建自己的“回忆”。选择相簿、月份或任何你想用来创建“回忆”的集合,把显示底部的滑块从“照片”切换到“影片”,就能看到一个“自动生成”的演示文稿。
从相簿中移除照片
要从相簿中移除照片或视频,在iOS和iPadOS上长按,然后选择“从相簿中移除”。你也可以选择“删除”,但那会把照片从图库中永久删除。
你也可以在全屏查看照片时,点垃圾桶图标,然后选择“从相簿中移除”。
在macOS上,右键点击相簿中的照片,选择“从相簿中移除照片”。
同样,你可以一次选择多张照片,然后批量移除,就像批量添加到相簿一样。
图库:添加和分享图片,真是“丝滑”体验吗?
在iOS和iPadOS上添加照片,大部分用户肯定都熟练得不能再熟了,手机拍完照,自动就进图库了。
如果你有其他相机,可以通过数据线直接连接或者通过读卡器,把照片导入到iOS和iPadOS的图库中。
打开图库后,连接相机或读卡器,图库应该会弹出“导入”选项卡,让你选择所有或特定项目进行导入。导入完成后,它会问你是否保留或删除相机或存储卡上的媒体文件。这流程嘛,不能说不方便,但总觉得有点笨重。
macOS上导入照片的方式就多了,可以直接拖拽桌面上的文件到文件夹里。同样,也能从连接的相机或读卡器导入,选择要保留的照片,然后点击“导入选定项目”。
分享和导出
如果你想和别人分享一整个相簿,苹果提供了几种方式,最直接的就是“分享按钮”。
选中一张或多张照片,点击“分享”按钮,就会出现一堆选项,包括隔空投送、信息联系人、插入到其他应用、iCloud链接分享,以及其他保存和打印选项。这个分享功能倒是挺齐全,基本满足了大部分需求。

在 macOS 版图库中导出原始图片
iOS和iPadOS上还有一个“导出未修改原件”的选项,能去除所有编辑效果,直接保存原始图片文件。这个功能对于想要保留原始文件的人来说,确实有用,但是对于不熟悉的用户来说,可能会觉得增加了操作难度。
在macOS上,你也可以右键点击一组照片,选择“分享”来调出分享选项。如果想导出原始图片,可以通过菜单栏选择“文件”,然后选择“导出”,再选择“导出未修改原件”。
图库:存储和iCloud,是“救星”还是“深坑”?
照片和视频的存储问题,一直是让人头疼的大问题,尤其是对iPhone或iPad这种存储空间有限的设备来说。每拍一张照片或视频,都占用你宝贵的本地存储空间。
鉴于iPhone或iPad的存储空间通常都捉襟见肘,你确实需要把那些大文件卸载到别的地方。
免费的解决方案是把照片导入到Mac或者运行Apple Devices应用的Windows PC上。把iPad或iPhone连接到电脑后,你就可以把照片导入到电脑的图片存储应用里,比如macOS上的照片应用,或者Windows上的微软照片。这方法虽然免费,但操作起来也挺折腾的,毕竟不是所有用户都有Mac电脑,而Windows上的Apple Devices应用体验也一言难尽。

iOS 上图库的 iCloud 设置
还有第二种选择,那就是利用iCloud。苹果内置了自动同步功能,能把你设备上的照片同步到它的在线存储空间。
iCloud除了存储你的媒体文件,还能实现跨设备同步,也就是说,你在iPhone上拍的照片,立马就能在Mac上看到。
最大的好处是,你可以设置设备自动上传照片和视频到iCloud,并在设备上存储优化版本来节省空间。当你需要编辑或打印时,依然能够查看全分辨率图片。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它的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iCloud空间。
但你得清楚,你的媒体文件量几乎肯定会超出所有苹果账户免费的5GB iCloud存储空间,所以,你最终还得花钱购买额外的iCloud+存储空间。这不就是变相让你付费吗?免费5GB,简直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用。
你可以在“设置”应用中,找到“照片”下的“iCloud 照片”开关来启用iCloud照片。
下面还有一个选项,让你选择是“下载并保留原件”还是“优化存储空间”。后者会保留低文件大小的图片,而把原件上传到iCloud。
在macOS上,可以通过菜单栏选择“照片”,然后“设置”来管理。弹出的窗口中会有一个iCloud部分,你可以在那里启用iCloud照片,并选择“优化Mac存储空间”或“下载原件到此Mac”。
使用iCloud还意味着你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访问你的照片库,只需访问iCloud.com并验证,然后选择“照片”即可。
本地Mac存储
你可能想把所有照片都存储在Mac上,但你不一定想把它们都保存在本地存储空间里。事实上,如果你有网络硬盘或外置硬盘,你甚至可能想把它们存储在那里。

macOS 图库设置显示照片图库的位置
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先找到你的照片图库。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在菜单栏中选择“照片”,然后“设置”。在弹出的窗口中,“通用”部分会显示“图库位置”,旁边还有一个“在访达中显示”按钮。
然后,你可以把那个照片图库拖到另一个存储位置。接着,双击它,在图库应用中再次打开,这样也能告诉应用图库在Mac上已经移动到哪里了。这操作虽然可行,但对于不熟悉文件管理的用户来说,无疑增加了复杂性。
图库:还有更多“坑”等着你跳!
虽然这篇“吐槽”已经够长了,但它也只是涵盖了iOS、iPadOS和macOS上图库应用的一些“基本”操作。实际上,这个应用还有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等着你去“探索”和“踩雷”。
比如,“设置”应用中的选项,可以让你启用或禁用“共享相簿”,听起来是能和别人共享照片,也能查看别人分享的相簿。但实际用起来,可能还不如直接发微信方便。
你还可以使用“隐藏相簿”,把那些“不宜公开”的照片藏起来。你甚至可以启用Face ID来查看隐藏相簿和访问“最近删除”的照片。这功能倒是挺好,满足了一些用户“隐私保护”的需求。
这篇“差评”也没有提及那些尚未发布的“苹果智能”功能,这些功能将从iOS 18.1及更高版本中逐渐引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功能将与编辑相关,用户将能够选择从照片中移除某些项目。拭目以待吧,希望别又是个“雷声大雨点小”的半成品。说实话,苹果图库离真正称得上“好用”的图片管理工具,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