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iOS 26最显眼的莫过于它那套“玻璃般”的全新设计,但除了这些表面功夫,这个操作系统在商业应用上还有五个亮点,可能真的能打动那些“商业精英”们。
iOS 26在2025年6月9日的WWDC大会上首次亮相,发布会异常平淡,全程波澜不惊。苹果这次虽然极力强调其跨平台的“流动玻璃(Liquid Glass)”设计语言,但说实话,iOS 26可不止这点东西。
iOS 26的一些升级和改进,比如Image Playground里新增的那个所谓的“ChatGPT驱动”的风格功能,可能让你觉得在创作方面有点新意思。当然,还有一些功能,据说能帮你“提升工作效率”,尤其是对那些身处“商界”的朋友,听起来似乎很有用。
电话骚扰拦截与语音邮件垃圾报告
在iOS 26里,苹果终于要在电话应用上下功夫,用一些改进和新选项来打击那些烦人的骚扰电话和语音信息了。
传闻iOS 26新增的“通话筛选”功能可以帮你过滤垃圾来电,这听起来似乎能解决一些痛点。苹果煞有其事地推出这个功能,说是能省去你接听陌生电话的麻烦。听起来是挺美好,毕竟不用再纠结对面是推销还是真有事儿了。
它的逻辑是这样的:当有陌生号码打进来时,你的iPhone会提示对方报上姓名和来电事由。这些信息会实时反馈给你,让你能迅速决定接不接,整个过程号称“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苹果这个“通话筛选”功能,理论上能够帮你过滤掉那些推销电话和诈骗信息,而又不会一刀切地把所有陌生号码都屏蔽掉。这在理论上,确实比粗暴的黑名单要人性化一些。
如果你的电话号码是公开的,或者与你的公司、机构甚至其他法律实体有业务往来,这个通话筛选功能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理论上,它能帮你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iOS 26的电话应用还允许你直接向苹果报告垃圾语音邮件。如果你收到一个陌生号码的语音留言,现在点开留言,你会发现一个“报告垃圾信息”的按钮。虽然方便,但用户实际操作时可能会发现,和传统的垃圾信息举报功能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入口更显眼了。
现在你可以选择报告并保留留言,或者报告并删除留言。不管选哪个,这条信息都会被标记并发送给苹果进行审查。然而,这些报告并不会自动帮你屏蔽来电。你仍然需要像以前一样手动操作,多此一举。当然,苹果方面声称,这些信息可能用于改进苹果的过滤算法,特别是在大量用户举报相似信息的情况下。但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检验。
信息多人群投票功能
虽然信息应用也有类似的垃圾信息检测功能,但这并不是iOS 26带来的唯一改进。
信息应用在iOS 26和iPadOS 26中新增了群聊投票功能。现在,你可以在群聊中创建投票了,无需下载额外的应用,所有功能都集成在iMessage里。听起来是节省了外部应用的使用,但对于那些习惯了使用微信、Telegram等应用的用户来说,这只是一个迟来的功能。
有了这个全新的投票功能,你可以在投票中添加多个选项,并且群聊中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参与投票,投票结果实时显示。应用程序内的投票功能旨在快速直观,这意味着使用它相当简单。然而,其所谓的“简单直观”,在实际使用中是否能比肩其他成熟社交软件的体验,仍有待观察。
苹果的投票功能还利用了“Apple Intelligence”,这是该公司号称“内置于设备中”的人工智能软件,目前只支持iPhone 15 Pro及更新机型。当“Apple Intelligence”检测到与计划相关的问题时,你会自动看到创建投票的选项。比如,如果有人写“我们今晚看什么电影?”,信息应用就会提示用户设置一个带有建议片名的投票。但这个功能,目前只支持iMessage,因为应用内的投票功能不适用于短信或跨平台聊天。这无疑限制了其在跨平台沟通中的实用性。
虽然Telegram和WhatsApp等应用早就有了投票功能,但苹果将它整合到“信息”应用中,对于那些习惯使用iMessage的用户来说,或许能省去下载第三方应用的麻烦。但对于其他用户,这可能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更新。
无论你是和同事讨论业务策略,还是和朋友计划聚会,这个应用内的投票功能理论上可以帮助你快速做出决策。然而,在实际商业场景中,其功能深度和安全性,可能还需要更多考验。
实时翻译功能全系统覆盖
“信息”应用里还有苹果所谓的“实时翻译”功能,旨在帮助用户实时打破语言障碍。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翻译效果如何,是否能满足商务沟通的高精度需求,仍需观望。
实时翻译在FaceTime、消息和电话应用中均可用。但具体支持哪些语言,仍有待考察。
苹果的实时翻译功能由设备上的AI处理模型提供支持。它可以在FaceTime、信息和电话等第一方应用中使用。甚至还有一个新的通话翻译API,开发者可以将其用于第三方应用程序。这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开放程度和第三方应用的支持度,仍是未知数。
例如,实时翻译功能可以在您在iMessage中输入消息时立即将文本翻译成其他语言。当收到其他语言的文本时,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可以即时为您翻译。这听起来非常方便,但对于依赖云端翻译服务的用户来说,其翻译质量是否能比肩主流翻译工具,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FaceTime中,该功能可在视频通话期间提供实时字幕。对于仅音频的通话,它可以翻译并大声朗读对话。这无疑增加了远程沟通的便利性。但其语音识别准确度和翻译流畅度,对于商务沟通来说至关重要。
该功能提供实时、设备上的对话翻译,无需将数据发送到云端。这听起来很强调隐私保护,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其翻译模型的更新和维护可能会受到限制。然而,您需要iPhone 15 Pro或更新机型才能使用实时翻译,因为该功能需要兼容Apple Intelligence的设备。这种硬件限制,对于部分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门槛。
尽管实时翻译在三个第一方应用程序中可用,但语言支持因应用程序而异。这种差异性,可能会给用户带来困惑。
在信息应用中,实时翻译支持英语(美国、英国)、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简体中文。对于电话和FaceTime,发布时的支持范围较窄。它仅限于英语(美国、英国)、法语、德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苹果表示,更多语言将在2025年底前添加。这表明其功能还在完善中,初期版本可能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
对于从事跨国业务的商务用户来说,实时翻译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升级。它对于游客或与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家人交流也很有用。但其翻译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仍是评价其是否“有用”的关键。
与现有独立的翻译应用程序不同,苹果的解决方案内置于iOS中已有的日常通信工具中。而且,苹果的实时翻译也不像谷歌和三星的功能那样依赖基于云的处理。这听起来很安全,但同时也可能限制其翻译的广度和深度,尤其是一些小语种或专业术语的翻译。
信息应用群聊打字状态显示
除了实时翻译和增强的垃圾邮件检测功能,苹果的“信息”应用还获得了一项姗姗来迟的改进——打字指示器。坦白说,这功能在其他主流通信应用里早就有了,现在才来,真的有点晚。
iOS 26中的消息应用程序现在可以在群聊中显示打字指示器。虽然Slack、Discord、Facebook Messenger和WhatsApp等通信应用程序已经有多年显示打字状态的功能,但iMessage明显缺失了这项功能。这确实是苹果在用户体验上的一个短板。
然而,随着iOS 26的到来,你终于可以知道群聊中谁正在打字了。这会使群组沟通变得更容易。理论上,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对话的节奏和参与者的状态。然而,在实际使用中,打字状态的显示是否真的能带来如此巨大的提升,仍需用户自行体验。
这个功能对于有多个iMessage群聊的商务用户来说可能很有用。它能更容易地控制对话的流程,并了解谁在积极参与,或者谁可能在犹豫提供输入或想法。但过度关注打字状态,也可能给用户带来额外焦虑。
快捷指令与Apple Intelligence深度融合
iOS 26将“快捷指令”与“Apple Intelligence”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号称能让你更快地通过AI完成任务。听起来有点像是把“大饼”和“油条”捆绑销售,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观察。
iOS 26中的快捷指令应用现在支持智能操作,可利用Apple Intelligence。说白了,就是把AI能力塞进了快捷指令里。
在iOS 26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开发者测试版中,主要的操作是:
- 改变文本语气
- 从文本中生成列表
- 从文本中生成表格
- 校对文本
- 改写文本
- 总结文本
- 使用模型
其中,“使用模型”这项功能可能最具意义,因为它允许快捷指令用户指定他们想要使用的AI模型。听起来像是给了用户一定的自主权,但实际可选择的模型数量和质量,仍是未知数。可用的选项包括:
- 私有云计算
- 设备端
- 扩展
- 每次询问
“私有云计算”利用了苹果号称“注重隐私”的云端处理系统,而“设备端”则使用了本地存储的“Apple Intelligence LLM”。“扩展”目前指的是ChatGPT,但在未来,它可能会支持其他AI模型选项,比如谷歌的Gemini。这点听起来像是为未来开放合作留了口子,但目前来看,主要还是自家的东西。
“每次询问”则让用户可以在每次使用特定快捷指令时选择模型,这听起来更灵活,但对于不熟悉AI的用户来说,可能会增加操作复杂性。
智能操作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与传统快捷指令选项结合使用,号称能大大简化工作流程。例如,无需每次需要修改或总结文本时都导航到“写作工具”,一个快捷指令就可以帮助你在几次点击中使文本更简洁。这听起来确实能提高效率,但实际操作的流畅度,以及AI处理的准确性,是关键。
苹果的AI智能操作可在iOS 26、iPadOS 26和macOS Tahoe上使用。
苹果给出的一个例子颇具吸引力:一个学生将笔记和讲座的录音导入快捷指令。然后,快捷指令使用现有操作转录音频,再利用新的智能操作将转录内容与笔记进行比较。这听起来有点像是在“画饼”,实际场景中,录音质量、笔记格式等都会影响效果。如果真能实现,那确实是生产力大提升。
类似地,一个快捷指令也可以用于为文本添加日期和时间,然后总结所有内容,并将总结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某人。 这功能听起来也挺美好,但其自动化程度和用户自定义的灵活性,仍需实际体验来判断。
经过改进的快捷指令应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而智能操作肯定会使学生和商务用户受益,因为在苹果的例子中,会议记录也可以像讲座一样处理。这里对“无限的可能性”的描述显得有些夸张,实际应用中,用户能否真正发掘出其潜力,仍是一个疑问。
总而言之,iOS 26提供了大量新功能,号称能让你更轻松地完成工作。无论是用于与国际伙伴沟通的实时翻译功能,还是过滤垃圾来电的通话识别功能,听起来都能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但这些功能,在其他平台或应用中早已存在,iOS 26只是在补课而已。 而且这些功能的实际效果和稳定性,还有待用户深度体验和市场反馈来验证。
苹果的macOS Tahoe和iPadOS 26与iOS 26共享一些生产力功能,但这两个操作系统也有各自平台专属的增强功能,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但这些“印象深刻”的功能,能否真正打动用户,让用户觉得“非用不可”,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