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macOS 26上的“电话”应用?这玩意儿真能给你生产力加buff,还是添堵?
作为资深果粉,我一直觉得Mac和iPhone的联动是苹果最值得称道的地方。以前,Mac上已经能实现iPhone屏幕镜像了,这生产力提升看得见摸得着。可现在,macOS 26 Tahoe带着这个所谓“电话”应用来了,号称能让你工作时完全不用碰iPhone就能接打电话。听起来很美,是吧?但实际体验,呵呵……
iOS体验搬上Mac,是融合还是水土不服?
话说回来,Mac上出现“电话”应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iPhone镜像功能还不够完善,比如你就没法直接在镜像界面里拨打电话。所以,这个“电话”应用就是来补位的,它利用了苹果看家的“连续互通”功能,通过Wi-Fi把iPhone的通话信号传到你的Mac上。听起来很先进,好像真能让你从此把手机丢一边。但问题是,难道我们平时接打电话,真的就不需要拿起iPhone了吗?特别是当你需要看手机屏幕上的信息时,Mac屏幕上这个所谓的“电话”应用,又能帮到你多少呢?
简单来说,就是以后接打电话,你不用再从口袋或包里掏出iPhone了。只要你的Mac连着像AirPods这样的个人音频设备,理论上就能顺畅通话。不过话说回来,我拿起iPhone接电话,再切回Mac继续工作,这中间的切换成本真的有那么高,非要靠这个应用来解决吗?而且,Mac上接电话,万一需要调取一些iPhone上的信息,难道还要在两个设备之间来回切换?这效率真的提高了?我表示怀疑。

macOS 26上的“电话”主界面,看起来人模狗样。
Mac上的“电话”应用,完全照搬了iOS上更新后的“电话”应用界面。那个所谓的“统一视图”直接被复制到了大屏幕上,默认显示是最近通话记录和常用联系人列表。联系人照片和海报什么的,也都能显示,只要对方设置了。这不仅适用于你的收藏列表,来电时也能显示。这倒是跟iPhone保持了一致,但除了更大,似乎没什么新鲜的?
选择一个最近通话记录,会显示更大的联系人海报,以及更多关于此人的信息,比如通话历史、联系方式,甚至还有他们的语音留言。功能很全,但这些在iPhone上早就有了,而且触控操作更直观,在Mac上用鼠标点来点去,真的更方便吗?

Mac上的“电话”应用可以在列表和拨号盘之间切换,不过这UI设计,真的有高级感吗?
实际上,这个应用有好几个列表,点击左上角的列表图标就能切换,包括“未接来电”、“语音留言”、“未知来电”和“骚扰电话”。它甚至还有一个“管理过滤”的选项,理论上应该能像iPhone那样跳转到设置应用,让你处理未知或骚扰电话。但目前Mac版这个选项就是个摆设,完全没用,它只会参照你iPhone上的设置。也就是说,你得去iPhone上设置,Mac上这个功能就是个重复操作的鸡肋。一个“编辑”按钮让你修改常用列表,或者批量删除通话记录。听起来很方便,但如果应用本身就卡顿,这些功能又有什么意义呢?

Mac的“电话”应用竟然能看语音留言转录,看起来还行。
iPhone上的语音留言功能也能通过Mac上的“电话”应用访问。如果iPhone上有语音留言和转录,直接就能在Mac上听和读。方便是方便,但谁现在还经常用语音留言?而且,如果你想把一个语音留言的来电者设为垃圾电话,旁边就有一个按钮,一键搞定。这功能倒是有点用,前提是你真的会用它。
接打电话,是生产力跃升还是徒增烦恼?
当你点击相关图标或者使用屏幕上的拨号盘拨打电话,或者有来电时,Mac屏幕右上角会弹出一个小方框。如果对方设置了联系人海报或图片,就能看到,否则就是一个只有图标的普通框。看起来挺智能,但实际使用中,这个弹窗经常会和系统的其他通知打架,导致体验不佳。
两种情况下,这个框的右上角都会有一个波形图,显示你和对方谈话时的声音波形。这个小细节看起来很酷,但对通话本身来说,几乎没什么实际用处。除了好看,对我接电话有什么帮助吗?

通过Mac上的“电话”应用接听iPhone来电,还是一样的配方,还是一样的味道。
这个框上的按钮提供了一些额外功能,包括一个用于菜单系统的简洁拨号盘。其中一个按钮能让你启用通话录音、实时翻译、通话保持辅助和屏幕共享。我尝试了通话录音,它直接调出了备注应用,新建了一个标题带有通话详情的备注,里面有播放按钮可以听录音,还有一段转录文字。可惜的是,录音刚开始就断了,但转录内容倒是相当准确。这功能倒是有点意外之喜,但如果通话本身就容易断线,录音再好又有什么用?
在通话录音开始前,会有一个自动语音提示,提醒双方正在录音,这和iPhone上直接录音时的处理方式一样。这点倒是符合规定,但我希望苹果把更多精力放在通话稳定性上,而不是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

通话录音到备注,这功能乍一看还挺好用。
虽然如果这些操作都在iPhone上完成,会自动通过iCloud同步。但能在Mac桌面上直接访问这些功能,还是很方便的。等待数据传输总是让人心烦,所以看到这里没有出现传输延迟,还是值得表扬的。就是不知道实际使用中,会不会出现同步失败或者数据丢失的问题。
至于通过哪个设备通话,“电话”应用的菜单栏有个“视频”部分,能让你选择Mac上连接的任何视频、音频输出和麦克风设备。你完全可以不使用系统默认设置,选择耳机或耳麦来保护隐私。这个设计倒是挺人性化,至少给了用户选择的空间。
Beta版,你可真是Beta版啊!
Mac上出现“电话”应用,虽然充满潜力,看起来确实能作为一款深度整合苹果生态的生产力工具。但作为首个开发者测试版,它显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能达到公开发布的标准。
在测试过程中,我多次遇到应用对鼠标点击毫无反应的情况,或者响应速度慢得令人发指。这不仅仅是主窗口的问题,电话界面也同样如此,想启动通话录音简直是折磨。这难道就是苹果所谓的“丝滑”体验吗?

“电话”应用还有一些明显的Bug需要修复,比如联系人海报显示异常。
还有一次,通话莫名其妙地中断了,仅仅打了没几分钟。当时双方都没有碰iPhone或Mac,通话录音也只启用了几秒钟。这种不稳定的通话质量,简直让人崩溃。你再多的花里胡哨的功能,通话都保证不了稳定,那又能怎样?
我们还可以吐槽,联系人海报在主应用界面有时候会显示不正常。有一次,它显示成了一团模糊的鬼影,根本认不出是谁。这种细节上的问题,也暴露了苹果在软件品控上的欠缺。
当然,我们已经提交了反馈和错误报告。但我只想说,苹果在macOS Tahoe今年秋季公开发布时,必须对“电话”应用进行大量的优化和修复,否则这玩意儿可能比没有还好。说好的“无缝体验”、“生产力提升”呢?
即便如此,我还是能看到“电话”应用的潜力,它确实有可能提升你的生产力。但现在,它更像是一个半成品。要实现真正的效率提升,苹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