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10日凌晨1点,苹果公司如期举办了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25。本次发布了旗下全系操作系统的新版本,包括iOS、iPadOS、macOS、watchOS、tvOS以及visionOS。
近年苹果在软硬件方面的创新,确实给人一种“挤牙膏”的感觉,亮点不多。而市场对Apple Intelligence的期望值也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WWDC 通常是苹果展示系统更新的舞台,偶尔会有硬件亮相。对于果粉来说,苹果的操作系统一直是吸引他们留在生态内的重要原因。那么,这次升级到“26”世代的众系统,还能否让苹果重获优势?
Apple Intelligence 准备好了吗?
去年的WWDC24,苹果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并为此升级了相关设备的内存,标榜“为Apple Intelligence准备好”。
一年时间过去了,对于国内用户而言,Apple Intelligence 依然未能落地。本次WWDC25,苹果对AI功能进行了一些优化和拓展,但相比其他厂商,差距依然明显。
苹果此次发布了基于Apple Intelligence的实时翻译功能,支持信息、FaceTime 和通话,且对方无需使用 iPhone。当用户接到陌生来电时,iOS 26 会在对方表明身份和目的后才推送来电显示,过滤骚扰。macOS Tahoe 26 上,Spotlight 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更新”,能更好地理解自然语言查询,提供更精准的搜索结果。
不过,这些功能并非独家,国内外竞争对手早已推出了类似功能,甚至在用户体验上可能更胜一筹。AI 语音助手方面,Siri 的智能化程度和功能丰富度仍有待提升。更关键的是,国内用户依然体验不到符合国情的 Apple Intelligence,这让苹果在国内市场面临挑战。
最大更新:液态玻璃
VisionPro 的设计理念颇具想象力,其系统 UI 界面能与现实世界进行实时交互。在今年的WWDC,苹果将这套逻辑推广到所有操作系统。
“LiquidGlass(液态玻璃)” 是苹果在外观方面带来的最大升级。以 iOS 为例,液态玻璃风格赋予了 UI、按钮、App 等元素出色的透视和散射效果,尽可能模拟出玻璃质感,材质和动画效果都十分精致。但在某些背景下,这种透明感和散射感会产生冲突,例如下拉菜单会显得杂乱,不如毛玻璃质感的雾面效果。
首批尝鲜用户已经发现了一些 bug 和问题。有人认为,液态玻璃设计虽然美观,但长时间使用可能会造成视觉疲劳。这种激进的设计风格也需要用户适应。
拯救 iPad 生产力
“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让 iPad 真正成为生产力工具得从 iPadOS 26 开始说起。
iPadOS 26 推出了窗口模式,让 iPad 拥有了类似 macOS 的操作体验,逻辑和调度更加统一。用户可以拖动各种尺寸的窗口、进行分屏,甚至新增了菜单栏。
窗口功能支持所有可升级到 iPadOS 26 的设备,包括 iPadmini。重新设计的窗口系统提高了多任务处理效率,但对于专业用户来说,操作便捷性和功能性仍有提升空间。
文件 App 升级,拥有类似 macOS 访达 (Finder) 的界面,新的列表视图可显示更多文件细节,文件夹可折叠,支持设置默认打开特定文件的 App,文件夹图标也能自定义。用户可将文件 App 中的文件夹直接拖到 Dock 栏备用,方便随时拖拽。
结语
总体来说,WWDC25 是一次相对保守的升级。所谓的“自 iOS7 以来最激进的升级”对苹果来说或许如此,但对于习惯了科技浪潮的用户来说,可能还不够。
从社交媒体的反馈来看,无论是全新的设计语言,还是 AI 功能的优化,似乎都未能达到用户和市场的预期。当然,我们不能忽视苹果在操作系统和生态系统方面的优势。
苹果的操作系统曾经以其稳定性、流畅性和易用性著称。其强大的生态系统也为用户提供了无缝的跨设备体验,构建了品牌护城河。
作为从业者和苹果设备用户,我期待苹果能加大在 AI、硬件等领域的创新投入,即便无法重现乔布斯时代的辉煌,也能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激励竞争对手保持警惕和创新动力。
但如果苹果继续“挤牙膏”式的创新,它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至于此次 WWDC25 上推出的一系列更新能否得到用户的认可,市场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