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以全新Liquid Glass设计添加清晰图标

苹果这几年在图标设计上简直是“作”到家了,先是搞什么深色模式图标,然后又来个有色图标。现在倒好,直接整出一个“液态玻璃”(Liquid Glass),美其名曰这就是他们对未来图标的清晰立场。听听,这话说得,好像他们找到了什么宇宙真理一样。

如果你真就那么闲,去看了周一的WWDC 2025主题演讲,那肯定耳朵都要被“液态玻璃”这词磨出茧子了。苹果把这东西吹嘘成他们最新的设计语言,据说不只是一个操作系统的事情,而是要“统一”所有平台。嗯,没错,统一。

听起来很牛,对吧?macOS、watchOS、visionOS、tvOS、iPadOS,当然还有大家最常用的iOS,全都要用上这套东西。虽说每个平台可能有点细微差别,但整体上,这玩意儿确实是让它们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妈生的,而不是各自为战。

考虑到绝大多数人,首次体验“液态玻璃”肯定是在2025年秋季发布的iOS 26上,毕竟iPhone的用户基数摆在那里。

所以,“液态玻璃”到底是个啥?

用苹果官方的话来说,它是“一种半透明材质,能够反射和折射周围环境,同时动态变化,以更好地突出内容,为控制、导航、应用图标、小组件等带来全新的活力。”

这堆废话翻译过来,大概意思就是:“我们设计师把界面弄得透明了一大截。”基本上就是这样。但没办法,这就是苹果,非得用三十一个字来表达八个字就能说清的事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勉强给他们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肯定。我个人觉得Sebastiaan de With之前预测的那个效果,比苹果现在实际搞出来的东西更合我心意,但两者的差距其实也没那么大。

这“液态玻璃”嘛,确实不仅仅是把界面弄得透明那么简单。苹果宣称它试图以一种“直观且美观”的方式,将软件和硬件深度融合。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体验如何,还得看最终的呈现效果。

它的设计理念,据说是要融入背景,让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内容本身。菜单会根据上下文情境出现,而按钮在不需要时则会自动隐藏。概念上,这确实有助于提升沉浸感。

哦对了,如果你乐意,你可以把所有的图标都变成透明的。说实话,我觉得这个点子还挺酷的,我肯定会这么玩。

至于你是不是也这么想,那纯属个人主观感受了。我还记得当年iOS 6升级到iOS 7,那简直就是一场“血雨腥风”。

事实上,直到今天,我依然能看到有人对当年那个大改动耿耿于怀。不过,我倒不是其中之一。

我从iOS 1到iOS 6都挺嫌弃的,大概是审美观不同吧。我还讨厌Windows 98到Windows XP的巨大转变——没办法,我就是那个无法忍受的科技极简主义者。

对于苹果的“液态玻璃”纪元,我个人是喜闻乐见的。我确信我不是唯一一个,但我也预感到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嗤之以鼻,甚至抱怨连连。

但至少,我个人觉得iOS 18到iOS 28(哦,说出来都觉得蠢)的跳跃,应该不会像当年iOS 6到iOS 7那么大。嗯,这么一想,那些顽固派至少可以从中找到一丝慰藉吧。

无障碍性担忧

当然,这也不是说它就完美无缺了。虽然我本人确实有点阅读障碍,但我很幸运,视力目前还不需要物理矫正——至少现在不用。

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界面的风格选择对我来说只是个人偏好问题,而不是可用性问题。再说一遍,大多数情况下。

但现实是,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根据残疾研究中心的数据,大约有830万美国人将自己归类为盲人或低视力受影响者。这个数字无疑是庞大的。

而且,视力障碍,就像大多数事物一样,存在一个光谱。完全失明,即一个人无法感知光线或任何形式,实际上是相当罕见的。

在那些被普通人视为“盲人”的人中,大约93%的人拥有一定程度的视力。这意味着他们并非完全看不见。

对于许多盲人和低视力人士来说,他们已经摸索出如何使用自己的设备。很多时候,这意味着做一些非常简单的事情,比如增加文本大小、提高亮度以及增加对比度。

当然,如果界面本身就是一堆透明的玻璃状图标,那么其中一些修复措施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在追求视觉美感的同时,如何不牺牲功能性,尤其是无障碍性?

智能手机屏幕显示显示和文本大小设置,包括粗体文本、大文本、按钮形状、开/关标签、减少透明度和增加对比度的切换选项。
iOS 18中的无障碍功能示例。

幸运的是,我猜苹果大概已经考虑到了他们的低视力和无视力用户。我预计,即便是在“液态玻璃”时代,他们依然能够使用所有目前在设置中能找到的无障碍功能。如果苹果真的做到了这一点,那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而且,不出所料,你并不需要把你的图标设置成透明的。你可以选择 light mode、dark mode,或者 tinted 模式。这给了用户一定的选择自由度,至少不会强制你接受这种新视觉风格。

所以说,“液态玻璃”确实是全新的东西,而且肯定会有人不喜欢。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个人觉得苹果这次并没有真正地把任何人排除在外。毕竟,平衡美学和实用性永远是设计领域的一大挑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联系本站进行二次审核删除:fireflyrqh@163.com。
Like (0)
Previous 2025年6月10日 上午5:10
Next 2025年6月10日 上午6: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