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Wacom又来刷新存在感了,这次是Cintiq系列。都2025年了,Wacom才搞出Cintiq 16、Cintiq 24和Cintiq 24 Touch,说是什么“性能更强、设计更薄、视觉更清晰”。我真是笑了,现在才想起把中端产品线稍微更新一下?
Wacom自己也知道,这Cintiq系列定位尴尬,夹在入门级的One和高端的Cintiq Pro之间,Pro系列好歹还有4K和HDR,你这个Cintiq,配置跟挤牙膏似的。现在Wacom说要让“专业级工具”触手可及,这话听听就行了,别当真。
哦对了,人家友情提示了,这玩意儿只支持macOS和Windows,iPad和iPhone的用户可以歇菜了,想用完整功能?乖乖装驱动去吧。
Pro Pen 3?终于放下来了?
Wacom这次最大的“突破”就是把Pro Pen 3下放到了Cintiq系列,以前这可是Cintiq Pro和Intuos Pro的专利。官方吹嘘什么更高的采样率、更精细的压感,说能给艺术家带来“更精准”的绘图体验。说实话,这笔确实是Wacom的看家本领,对动画师和动作图形艺术家来说,笔触的流畅性和反馈确实很重要,但这玩意儿早就该是标配了吧?现在才下放,是在挤牙膏还是在清库存?
还有那个可定制的握把设计,Wacom说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长期需求”,说白了就是以前设计得太反人类了,现在稍微改了改,还整出个可选的木质握把,搞得好像多了不起的创新一样。
设计“瘦身”?接口倒是多了几个
这次的Cintiq 16,屏幕尺寸16.0英寸,分辨率2560 x 1600。Cintiq 24和24 Touch则是23.8英寸,分辨率2560 x 1440。都用上了防眩光蚀刻玻璃和直连技术,号称能减少视觉噪点和笔尖与屏幕之间的视差。

这Cintiq 16,看起来也不像是多Pro的产品。图片来源:Wacom
Cintiq 24竟然只有21毫米厚,比之前的22英寸型号薄了将近一半,Wacom说这是呼应了行业“精简工作空间”的趋势。说实话,这在数码产品里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平板电脑和轻薄本都在往这方向走,Wacom这才跟上节奏。对了,无风扇设计,这点还算良心,至少不会吵到隔壁的同事。
接口方面,USB-C是肯定有的,16英寸版本还能通过一根线解决供电问题。HDMI和USB-A接口也备齐了,所有接口都放在后面,方便理线。这倒是个小进步,总比之前插线像插秧好。
市场竞争?Wacom能顶住吗?
Wacom这波操作,可以说是被市场逼的。想想看,现在华硕、XP-Pen这些替代品,价格更低,功能差不多,已经抢走了不少初级用户和半专业用户。再加上苹果的iPad Pro配Apple Pencil,那流畅度、那便携性,直接把好多数字艺术家都拐跑了。
Wacom现在把Pro Pen 3下放到Cintiq系列,很明显是想在笔精准度上扳回一城,顺便在价格上稍微拉近点距离。但是,这真的够吗?毕竟人家对手的性价比摆在那里。

这Cintiq 24 Touch,光看图是没啥问题,但实际体验怎么样呢?图片来源:Wacom
这次的Cintiq 24 Touch,多了一个触控功能,Wacom说这是迎合现代创意应用对手势操作的需求。但有多少艺术家真的喜欢在绘图的时候用手摸屏幕呢?很多人还是喜欢纯粹的笔绘体验。当然,Wacom也附赠了Clip Studio Paint EX和MASV的限时授权,还算有点诚意,大概是想拉拢点用户吧。
16英寸型号面向移动创作者和学生,23.8英寸型号则是为了平衡屏幕空间和桌面占用。说白了,就是把产品线细分了一下,想吸引住各种用户。但这些“创新”,在其他品牌那里,可能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定价和上市时间,一个比一个慢
Wacom这次倒是把价格公布了,Cintiq 16售价699.95美元,Cintiq 24售价1299.95美元,带触控功能的Cintiq 24 Touch则是1499.95美元。这价格,说是中端,但也不算便宜啊。
Wacom这波操作,意图很明显,想吸引学生、自由职业者和设计专业人士,但问题是,要到2025年夏天才能上市,这时间线是不是有点太长了?等到那时候,市场又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Wacom这种慢悠悠的节奏,估计是在给对手们充足的追赶和超越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