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Phone生产地大转移?印度出口美国量首超中国,是喜是忧?
苹果又来“大新闻”了!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4月,苹果向美国出口的iPhone中,来自印度的数量首次超越了中国,这已经是连续第二个月出现这种情况。 Canalys的数据显示,从印度出口的iPhone同比增长了76%,预计达到300万台。而同期从中国出口的iPhone却暴跌76%,仅有90万台左右。
这数据一出来,不少人估计又要开始吹嘘什么“苹果产业链脱中”了。但我得泼盆冷水,先别急着下定论。虽然这出口量的数据看起来很“亮眼”,但别忘了,这并不是iPhone Pro系列机型的出货高峰期。说白了,现在从印度大量出货的,十有八九都是那些“非Pro”的廉价型号。
再说了,印度出口量的飙升,更多地反映了苹果多元化生产的“决心”,而不是实力的“体现”。目前,那些最高端的iPhone机型,核心生产环节依然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别看印度现在能“组装”得多,但关键的技术和零部件,它能自己搞定吗?嘿,这不就是典型的“组装厂”套路吗?
当然,必须承认,苹果这波操作确实反映了它加速减少对中国制造依赖的“努力”。谁让美国那边的关税政策老是变幻莫测呢?疫情期间,苹果就开始在印度布局供应链,现在美国又加了关税,这无疑是火上浇油,让苹果不得不加快“搬家”的脚步。库克在2025年5月初也放话了,未来大部分销往美国的iPhone最终都会在印度组装。这话听着挺响亮,但背后有多少无奈,恐怕只有库克自己知道。
美中关系紧张,苹果真能“押宝”印度?
这印度出口量的暴增,正好赶上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4月初又宣布加征关税。虽然iPhone一开始没在清单里,但苹果显然是怕了,赶紧把最终组装环节往外挪,怕的就是供应链出问题。这不就是典型的“预判性”规避风险操作吗?
有些分析师觉得,苹果可能在3月份就已经提前出货了一大批销往美国的iPhone,就是为了抢在新政策生效前“囤货”。所以,印度在3月就首次超越中国成为iPhone对美出口第一,4月的数据只是进一步巩固了这个“趋势”。 但这些都是“预测”,真实情况如何,只有苹果自己清楚。

2025年1月至4月预计的iPhone对美出货量对比图。图片来源:CNBC
话说回来,就算苹果在印度搞得轰轰烈烈,号称其全球iPhone产量已经有20%来自印度,但它依然严重依赖中国的零部件和半成品。Futurum Group的首席执行官丹尼尔·纽曼就直言不讳地说,所谓的“转移”到印度,其实只是生产流程的最后一步而已。纽曼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对他们来说,把更多的最终组装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其实是一件非常轻而易举的事。”他还补充说,绝大部分的半成品仍然都在中国。这话说得就很明白了,印度现在只是个“组装工”,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环节,还是中国说了算。
而且,印度的生产能力目前也相当有限。美国市场对iPhone的需求平均每个季度就高达2000万台,Omdia的分析师预计,印度至少要到2026年才有可能达到这个规模。所以,指望印度完全取代中国,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关税、成本、管控,苹果的“印度梦”真好做?
平心而论,苹果这种生产多元化的策略,面临着来自华盛顿和北京的双重阻力。这不,特朗普又在社交媒体上发话了,对印度制造的iPhone征收25%的关税,还叫嚣着要在美国本土生产,“而不是印度或其他任何地方”。这简直是给苹果一记响亮的耳光,费尽心思把生产线挪到印度,结果这边又给你加关税,这叫什么事儿?
而中国呢,也悄悄地开始“反击”了,限制高端制造设备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出口,这无疑是掐住了苹果印度供应商的“脖子”。因为这些最先进的零部件和技术,核心依然在中国。中国这么做,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牢牢掌控iPhone供应链中最关键的环节。你苹果想走可以,但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部分,你别想带走。
更何况,在印度制造,成本还更高。2025年4月,预估印度生产的成本比中国高出5%到8%。苹果为了弥补这些成本,不得不寻求印度政府的税收优惠,甚至动用了什么“绿色通道”计划,今年早些时候还空运了几百吨iPhone到美国。所谓的“绿色通道”,就是个快速清关通道,说白了就是为了赶在美国关税生效前,赶紧把货运出去。这操作,怎么看都像是在“赶鸭子上架”,而不是什么成熟的供应链策略。
尽管困难重重,分析师们普遍认为苹果不太可能“回头是岸”。Wedbush Securities的丹·艾夫斯甚至直言,想把iPhone的全部生产都转移到美国,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他认为,无论短期的政治压力有多大,苹果都会继续在印度投资。艾夫斯说:“印度是救生艇。库克会寻求与特朗普谈判,但印度仍是重点,不会改变。”
所以你看,苹果现在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一边是美国政府要制造业回流,一边是中国拥有成熟的供应链和技术优势,印度虽然被寄予厚望,但短期内还无法完全取代中国。苹果的“印度梦”,恐怕没那么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