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Siri网5月26日消息,特朗普再次向苹果施压,试图推动iPhone “美国制造”,老调重弹背后,是理想主义的回归,还是另有图谋?
上周五,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发文,直言希望苹果在美国生产其销售的iPhone,否则将面临高达25%的关税。这番言论并非首次,却再次引发了关于制造业回流的讨论。
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测为这一幕增添了现实的注脚:若iPhone生产线真的迁回美国,“美国制造”的iPhone价格至少上涨25%,甚至可能达到惊人的3500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相比现有价格,涨幅高达190%。如此巨大的成本增幅,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以目前售价1199美元的iPhone 16 Pro为例,仅劳动力成本一项,若在美国生产就将增加25%,使其售价飙升至约1500美元。这仅仅是其中一项成本,若将整个供应链搬迁至美国,成本只会更加高昂。
回顾过往,奥巴马总统也曾向乔布斯询问过在美国制造iPhone的可能性,但乔布斯的回答非常直接:“那些工作不会回来。” 这并非简单的拒绝,而是对现实的清晰认知。
分析师和行业观察家普遍认为全面“美国制造”的iPhone,在可预见的未来难以实现。不仅仅是因为成本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苹果CEO蒂姆·库克此前在采访中曾坦言,美国工人缺乏必要的技能,尤其是工程师数量。 “原因在于一个地区的技能数量和类型,”库克解释道,“在中国,工程师开个会可以填满多个足球场,但在美国,连一个足球场都很难填满。” 这反映出两国在制造业人才储备上的巨大差异。
国内一些专家认为,如果苹果真的回美国制造,迫使iPhone涨价,无疑将为国产手机品牌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但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决定了这绝非简单的“此消彼长”。未来市场格局如何演变,仍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