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錤称苹果应承受25%的关税打击

郭明錤称苹果应承受25%的关税打击

分析师郭明錤表示,特朗普对苹果产品加征 25% 的关税,并不会促使该公司将生产线搬回美国,因为进口仍然远比在美国本土生产更具成本效益。

特朗普于 2025 年 5 月 23 日宣布对苹果 iPhone 征收 25% 的关税,罕见地直接点名一家美国企业,而非毫无根据地声称外国将为此买单。消息一出,苹果股价再次下跌,但分析师郭明錤的观点,与业内一些分析和常识性的解读一致,即关税的长期影响有限。

郭明錤的分析主要集中在短期成本上,原因在于这一问题本身就足以引人关注。此前,丹·艾夫斯曾估算,苹果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和 300 亿美元的投入,才能将 10% 的供应链转移到美国。

不过,这 300 亿美元的估算可能还比较乐观。

投资公司摩根士丹利认为,相关成本可能高达数千亿美元。同时,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建设的两座芯片工厂,已经耗资 400 亿美元。

如果特朗普真的希望制造业回归美国,他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培养大量技术娴熟的工程师。但现实情况是,关税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姿态,预计会给苹果带来约 9 亿美元的当季损失。然而,相比于长期的战略调整,苹果或许更愿意承担这部分短期成本。

苹果公司有能力承受这 9 亿美元的损失。即使新的 25% 关税会增加数十亿美元的成本,该公司也完全可以承受。至于新关税给苹果带来的总成本,只有苹果自己清楚,因为该公司从未公布过销量数据。即使公布了销量,25% 的关税也是基于进口价格,而非最终零售价格。

此外,关税是针对单部 iPhone 进口征收的,因此 iPhone 16 Pro Max 的 25% 关税与 iPhone 16 的 25% 关税肯定有所不同。

郭明錤认为,苹果应该支付关税,而不是将生产线搬回美国。但是,如果苹果选择搬迁,那么在美国本土生产真正开始之前的很多年里,它可能仍然需要支付关税。

特朗普表示,苹果应该在美国生产,他的关税可以抑制对其他国家的投资。但实际上,这些关税只会加速对其他国家的投资。 这一观点反映了当前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跨国公司在寻求降低成本和规避风险时的策略选择。

苹果公司最近对其供应链和分销链进行了重组,以尽量减少“对等”关税的影响,这只是该公司多年来采取的众多策略之一。虽然减少对单一来源的过度依赖是转移部分生产的原因之一,但是长久以来,关税一直是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早在 2018 年,就有报道称,iPhone 组装公司和硕(Pegatron)由于贸易紧张局势而计划将生产线从中国迁出。到 2024 年,苹果供应商已经在印度等地投入超过 160 亿美元用于重建生产基地。

即使在特朗普实施关税期间,富士康也没有寻求迁往美国,而是计划到 2025 年底将印度 的iPhone 产量翻一番。这表明,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企业会根据自身利益做出战略调整。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是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常见手段。

因此,关税并没有给其他国家带来损害。它们只会让美国企业受到损失,并最终将这些损失转嫁给消费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联系本站进行二次审核删除:fireflyrqh@163.com。
Like (0)
Previous 2025年5月24日 上午1:26
Next 2025年5月24日 上午2: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