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iPhone 16 系列开启降价模式,入门版甚至跌破 4700 元大关,Pro Max 版本最高降幅超过 2200 元。这波“跳水”操作,引来吃瓜群众围观,有声音说这是“国产手机的噩梦”。
但各位看官,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论打架,国产手机厂商这些年也不是吃素的,早就能和苹果掰掰手腕了。而另一边,iPhone 从 2023 年开始,新品就没躲过降价的命运,啥“保值神器”,早就成了过眼云烟。
iPhone 这一波降价,与其说是进攻,不如说是“伤敌五百,自损一千”的无奈之举。
iPhone 降价,都快成“月经贴”了
这几年,iPhone 的价格波动简直像过山车。从 2020 年开始,苹果就时不时通过官方渠道或者电商平台搞一波价格调整,频率和幅度都比以前猛多了。
就拿 iPhone 12 系列来说,2020 年 10 月发布,结果因为 5G 芯片供应出了点状况,2021 年 3 月就官方降价 500 元。iPhone 13 系列也没能幸免,2021 年 9 月发布,2022 年 1 月搞了个“以旧换新”补贴,变相降价,部分机型实际降幅超过 1000 元。
到了 iPhone 15,这“跳水”的速度和幅度,直接升级了。2024 年 1 月,苹果官网来了个罕见的大降价,上市才四个月的 iPhone 15 系列直接降了 500 元。紧接着,苹果官方授权渠道又来一波降价,iPhone 15 系列直降 1050 元,最低配的 128GB 版本直接干到了 4949 元,刷新了历史同期最低价。
iPhone 15 系列之所以这么着急跳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发布前半个月,华为祭出了 Mate 60 系列这个大杀器。Mate 60 系列和 iPhone 15 系列价格区间几乎重合,上市之后长期供不应求,直接影响了 iPhone 15 系列的销量,最后只能靠降价来挽尊。
市场研究机构 IDC 的高级分析师郭天翔说了,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 iPhone 15 系列手机的需求没那么强烈,销售情况低于预期,是苹果不得不搞优惠活动的主要原因。
2024 年之后,iPhone 的降价节奏更快了。iPhone 16 系列 2024 年 9 月发布,结果一个月后就在“双 11”期间降价 500 元,刷新了苹果新机型开售最短时间官方降价的纪录。
2025 年 1 月,苹果又搞了个“叱咤福利”新年促销,全系产品最高立省 800 元,还能叠加换购优惠。到了 2025 年 5 月,苹果再次放出“降价大招”,iPhone 16 Pro 系列最高降幅达到 2500 元,128GB 版 iPhone 16 Pro 叠加国补之后只要 5499 元,相比原价 7999 元,降幅高达 31%。这一波操作,彻底把 iPhone “保值神器”的光环给干碎了。
但结果呢?苹果不断放低身段,也没能赢得更多市场。
无惧苹果,国产手机销量逆势增长
iPhone 频繁降价,但是国产手机依然坚挺。
Canalys 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全年出货量达到 2.85 亿台,同比增长 4%。其中,华为以 37% 的年增长率领跑市场,出货量 4600 万台,市场份额跃居第二;vivo 以 17% 的份额领跑全年,出货量 4930 万台。而苹果虽然还是第三,但是出货量同比下跌 17%,市场份额降至 15%。
在高端手机市场(批发价 600 美元以上),国产手机的崛起更明显。IDC 的数据显示,2024 年华为在中国高端市场的份额从 2023 年的 21.4% 提升到了 30.7%,而苹果则从 61.8% 降至 51.1%。
今年,苹果又多了个新对手。数码博主 @数码闲聊站 爆料的数据显示,华为 Mate 70 系列和小米 15 系列的销量表现特别突出。截至 2025 年 5 月,小米 15 系列的激活量达到 444 万部,华为 Mate 70 系列为 437 万部,这两款机型在国产旗舰机型中呈现“断档式领先”。这意味着,国产手机已经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不再需要靠价格优势和苹果硬碰硬。
从细分市场来看,国产手机也是全面开花。例如,华为 Mate 70 Pro 和 iPhone 16 Pro 在 7000 元以上的价位直接对刚,前者凭借麒麟芯片、鸿蒙系统和卫星通信功能,颇受用户青睐。而小米 15 Pro/Ultra、OPPO Find X8 等机型在 4500-6000 元价位,配置全面领先 iPhone 16/Plus。
毫不夸张地说,国产手机正在全面挤压 iPhone 的生存空间。
Canalys 的数据显示,2024 年第四季度,苹果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锐减 25%,降至 1310 万台。2025 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再次下跌 9%,市场份额跌至第五位,连续两个季度成为前五大品牌中唯一销量下滑的厂商。
从价格走势来看,iPhone 近几年的降价已经从“被动清库存”变成了提升销量的“主动市场策略”。但是,这种为了应对市场压力,不得不通过频繁降价来刺激市场需求的做法,也会不断消耗苹果的品牌溢价。
降价终有时,创新才是正途
国产手机厂商之所以不再惧怕 iPhone 降价,关键在于它们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策略上都实现了全面提升。
在技术领域,国产手机已经实现多项突破。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标志着国内已经可以自主生产高性能芯片;鸿蒙系统、澎湃 OS 等通过端侧 AI 能力,实现了跨设备无缝流转,其 AI 文档处理功能可以在本地处理百页文档。而苹果这边呢?因为海外 AI 适配问题,在中国市场进展缓慢,最新的爆料是,它登陆中国还得再等等。
在影像领域,国产手机的优势更加明显。OPPO Find X8 搭载 5000 万像素 3 倍潜望长焦镜头,最高支持 120 倍变焦,配合 AI 千里长焦算法,在远摄画质和细节呈现上远超 iPhone 16 的 2 倍光学变焦。华为红枫影像搭载了多光谱传感器,色彩还原能力大大强于 iPhone 16。
至于快充?iPhone 早就被国产手机甩开几个身位了。
与此同时,国产手机厂商还在通过差异化策略抢占细分市场。比如,华为以鸿蒙生态为核心,构建了“手机 + 平板 + PC + 智能穿戴”的全场景体验。2024 年,鸿蒙设备连接数因此突破 8 亿。小米则依托“人车家全生态”,将手机与智能家居、汽车深度融合,在高端市场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
面临竞争对手日益增大的压力,苹果需要从软硬件全方位升级创新来吸引消费者。一味地降价,不仅无法解决苹果的焦虑,反而会逐渐消耗其品牌力。对苹果来说,当降价也难以刺激销量时,或许就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