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Siri网4月30日消息,美国关税大棒悬顶,苹果正在加速“去中国化”的步伐,试图将更多面向美国市场的iPhone生产线搬离大陆。最新消息显示,印度再添两座iPhone新工厂,相继启动运营。
率先开工的是塔塔电子(Tata Electronics)位于印度南部泰米尔纳都邦霍苏尔(Hosur)的生产基地。目前该工厂已启动一条组装线,初期主要负责生产上一代iPhone机型。这无疑是印度本土企业在苹果供应链中地位提升的重要一步。
另一座工厂则是富士康(鸿海)在卡纳塔克邦班加罗尔(Bengaluru)大手笔投资26亿美元兴建的新厂。据悉,该厂也将在未来几天内开始初步运营,同样以单一组装线起步。
重头戏在于,这座新建的富士康工厂预计每小时可组装300至500部iPhone,并且将主要负责组装即将推出的iPhone 16和iPhone 16e系列。这意味着印度有望首次参与苹果最新旗舰机型的生产,意义非凡。
在就业方面,富士康的印度新厂预计到2027年底将吸纳多达5万名员工。如此规模的投资,无疑表明苹果对印度市场产能扩张的强烈决心。
当然,苹果也在积极响应老美“制造业回流”的号召,计划未来四年在美国本土投资5000亿美元,预计创造约2万个工作岗位,虽然这个数字相比印度而言,显得有些“小气”。
报道指出,苹果的终极目标是在2026年底前,将大部分销往美国市场的iPhone组装业务转移出中国,由印度全面接手。这背后的驱动力,除了降低成本,更重要的还是规避潜在的关税风险。毕竟,尽管苹果目前仍享有特朗普时代的关税豁免,但谁也不敢保证这种优惠政策能持续多久。
不过,即使苹果决心满满,想彻底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也绝非易事。此前有分析显示,一部iPhone包含多达2700个部件,来自全球700多个生产基地,其中仅有不到5%的苹果供应商完全在中国境外运营。这意味着,即便组装环节转移到印度,核心零部件仍然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因此,苹果想要在美国或者印度完全独立制造iPhone,在短期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全球化分工的现状,决定了苹果的“去中国化”之路注定漫长而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