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消息,眼瞅着美国那边要玩真的,准备从4月9日起对贸易逆差大的国家和地区开征“对等关税”,苹果公司坐不住了。为了少交点“过路费”,这家科技巨头赶在3月底就开始玩起了“乾坤大挪移”,紧急从中国大陆和印度空运了一大批iPhone等家当到美国。
据了解,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那份关于“对等关税”的行政令正式签署,其中,中国大陆和印度赫然在列,分别要加征34%和26%的关税。
由于之前美国已经对中国加征了20%的关税,这波操作下来,总关税直接飙升到54%。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预计4月9日就要开始执行。
要知道,苹果的iPhone、iPad、AirPods这些“吞金兽”,主要生产基地都在中国和印度。这关税一涨,成本压力可想而知。
短时间内想把生产线搬回美国,那是不现实的。所以,苹果选择先囤一波货,算是短期应对措施。毕竟生意人嘛,能省一点是一点。
据《印度时报》线人爆料,3月的最后一周,苹果简直是“火力全开”,三天内紧急安排了五架满载iPhone及其他产品的货机,从印度和中国直飞美国,就为了抢在关税新政前“落袋为安”。
消息人士还透露,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印度和其他关键地区的工厂都在加速向美国运输货物,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即将到来的高额关税。这种提前囤货的方式,能让苹果在短期内维持住现在的价格,维持住自己的身段。
一位消息人士解释说:“以较低关税抵达的储备产品,可以暂时保护公司免受新关税的影响,因为未来新运输的货物将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价格。”看来,苹果的仓库里已经堆满了足够卖好几个月的货。
彭博社那边传来的消息说,受到这次关税的影响,苹果的股价在过去5天内跌了17.5%,市值蒸发了大约5000亿美元。这数字听着都让人肉疼。
不过,有意思的是,另一方面,苹果的iPhone却出现了“抢购潮”。据全美多家苹果零售店的员工透露,不少顾客担心关税导致iPhone涨价,所以销量反而比往年同期还要好。看来,消费者对价格还是相当敏感的。
消息人士还表示,即便面临关税问题,苹果暂时还没有计划在印度或其他市场提高零售价格。毕竟,作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苹果要是涨价,肯定不会只针对美国市场,而是要考虑全球的布局。
现在,苹果正在仔细分析不同地区的关税结构,看看对自己的供应链到底有多大影响。美国市场对苹果来说至关重要,他们肯定会努力避免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到产品的销量和利润。
有内部人士透露,苹果可能会尝试和供应商谈判,降低成本,或者自己消化一部分上涨的成本,来维持住现有的销售价格。
TechInsights 的研究分析师 Wayne Lam 算了笔账,以最新的 iPhone 16 Pro(256GB 版本)为例,售价 1100 美元,苹果的内部成本大约是 550 美元,加上组装和测试费用,每支的成本大概是 580 美元。就算考虑到广告预算和服务,利润率还是相当可观的。
但是,如果美国真的开始对中国商品征收 54% 的关税,那就意味着每部 iPhone 的成本会飙升到 850 美元。这可就不是小数字了。
这样一来,如果苹果不提高价格,利润空间就会被大幅压缩;但如果把部分组装工序转移到美国,制造成本恐怕也不会便宜到哪儿去,而且操作起来难度也不小。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承担了苹果大约 80% 的产品总产能,其中 iPhone 和 iPad 的组装,分别有 90% 和 80% 是在中国完成的。
即使苹果已经在泰国、印度、越南等地开展生产,但这次的关税新政,依然会对苹果及其供应商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考虑到美国这次对印度、越南和泰国也分别加征了 26%、46% 和 36% 的关税。
总的来说,目前苹果从印度制造产品,面临的关税税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会促使苹果进一步扩大在印度的产能。毕竟,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存在 28 个百分点的巨大税率差距。这很可能会推动苹果把更多的中国产能转移到印度去。
不过,生产转移的具体情况,最终还是要看美国和各国达成的关税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