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向苹果:iPhone或将迎来美国市场大幅涨价?
面对特朗普政府可能实施的最新关税政策,全球市值最高的苹果公司正面临供应链的巨大挑战,这可能会导致iPhone等产品在美国市场提价。
在上周三特朗普发布关税政策后,苹果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超过16%。
知名苹果爆料人马克·古尔曼指出,苹果或将打破多年来坚持的美国市场定价策略。
苹果供应链集体承压
长期以来,999美元被认为是iPhone旗舰型号在美国市场的起售价“红线”。苹果甚至通过调整内存容量等方式来维持这一价格点。
然而,面对可能高达30%-50%的进口关税,苹果今年的定价压力前所未有。
据古尔曼统计,如果特朗普政府对等征收关税:
iPhone、AirPods产能不断提升的印度将面临26%的关税;
iPad、Mac、AirPods等产品生产地越南将面临46%的高额关税;
Mac产业链转移目的地泰国和马来西亚,将面对37%和24%的关税;
即将开始生产AirTag和AirPods Max耳机网罩的印尼,也将面临32%的关税。
再加上产业链核心——中国,苹果的全球生产链条几乎无一幸免。
折中计算,假设苹果将25%的关税转嫁给美国消费者,iPhone 17 Pro的定价可能会逼近1250美元。
尽管苹果CEO库克此前曾成功说服特朗普,避免了上一轮贸易战对苹果的影响,但如今情况已经大不相同。即便苹果在美国投资、库克亲自出席特朗普就职典礼,也未能阻止关税政策。
变局将至
古尔曼认为,如果关税在4月9日全面生效并持续到新品发布季,苹果公司的定价和供应链策略将发生重大变化。
苹果可能需要在挤压供应链利润、自行承担部分关税成本和调整iPhone售价之间做出权衡。唯一的好消息是,美国消费者可能清楚涨价的主因,不会将矛头直接指向苹果。
对苹果来说,短期内有利的是,目前正处于产品发布周期的空窗期,且此前已增加了在美国的库存,这部分产品不受关税影响。因此,苹果最晚可以在9月发布会时再做最终决定。
不过,此举的弊端在于,涨价消息可能会分散消费者对新产品升级的注意力。
苹果过去也曾因外部因素导致提价,例如日元贬值时的日版iPhone,以及英国脱欧后的英国市场。因此,苹果管理层对外部政策波动导致的提价并非完全排斥。
摆在苹果面前的另一个问题是:是否应进一步分散产业链,例如在美国本土生产,或在本次被征收较低税率(10%)的巴西扩大生产。
但古尔曼认为,苹果在短期内彻底将庞大的产业链迁回美国“几乎不可能”实现。即便管理层希望在美国进行有意义的iPhone生产,也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看到工厂启动,更不用说对定价的影响了——纯“美国制造”的设备价格可能会翻倍。
这种假设对美国消费者和投资者来说,无疑都将是一场“灾难”。
需要指出的是,受“特朗普关税”影响的并非只有苹果。任天堂已宣布暂停原定于4月9日举行的Switch 2美国市场预售活动,以评估关税带来的冲击。
与苹果类似,任天堂的生产线也高度集中在中国,并且近年来也在越南进行布局。
有分析指出,Switch 2在6月发售时,美国消费者可能将不得不面对高达500或600美元的“特朗普关税定价版”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