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 2025 上,传音的概念机 Tecno Spark Slim 赚足了眼球,紧接着,三星也放出风声,Galaxy S25 Edge 蓄势待发,主打超薄设计,具体配置捂得严严实实。 业内有消息称,苹果也准备在 iPhone 17 上“动刀”,目标是“史上最薄 iPhone”,代号 “Air”。
一时间,“轻薄”成了手机圈的新潮流,难道是消费者们终于受够了砖头般的“半斤机”了?
“瘦身”之路不好走,厂商们曾经绕道
说起来,手机厂商们也不是一开始就对“轻薄”这条路情有独钟。还记得那个“堆料”的年代吗? 为了极致性能、更牛的拍照、更持久的续航,散热面积、摄像头模组、电池等等,一个都不能少,体积自然就上去了。
回溯历史,2014 年是个关键节点。苹果当年推出的 iPhone 6,厚度做到了 6.9mm,至今没被自家产品超越。同年,OPPO R5 达到4.85mm,紧接着 vivo X5 Max 以 4.75mm 的厚度,问鼎“史上最薄手机”宝座。
超薄虽好,但用户体验也面临挑战。散热不好导致性能受限,电池缩水影响续航,影像系统更是难以兼顾。再加上内部零件高度集成,定制成本居高不下,消费者不买账,厂商自然就没了动力。
那么,现在大家又开始怀念“小蛮腰”了? 没办法,旗舰机越做越重,小手用户真心遭不住啊!
技术升级,轻薄重回聚光灯下
当“影像旗舰”横行霸道时,轻薄的需求也在悄然抬头。 好在技术也在进步,手机内部结构不断优化,轻薄化的曙光再次出现。
MWC 2025 上,传音和三星的两款超薄手机赚足了眼球。 此外,传闻中的 iPhone 17 Air 也将主打“薄”设计。
不止直板机,折叠屏也在努力“瘦身”。 以 OPPO Find N5 为例,在保证折叠体验的同时,重量和厚度都控制得不错。 看来,“轻薄手机”时代真的要来了?
厂商们也没闲着,都在努力补齐轻薄机的短板。 比如,电池供应链正在研发能量密度更高、更稳定的硅碳负极电池。 小米 15 的电池容量比上一代飙升了 790mAh,但机身厚度反而更薄了。
影像方面,厂商们也在努力。 通过优化算法,改进镜头架构、采用更紧凑的光学设计等手段,在不牺牲影像性能的前提下,减小摄像头模组的体积和厚度。 OPPO Find X8 在搭载了大底主摄+大底潜望长焦的情况下,机身厚度依旧薄至 7.85mm。
虽然还不能和“影像偏科生”相提并论,轻薄手机的影像体验也算得上旗舰水平了。
轻薄机,迎来新机遇?
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给轻薄手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消费者们看到了轻薄手机的潜力,加上“半斤机”的逆向推动,消费热情正在酝酿。
更重要的是,轻薄是差异化竞争的利器。 “薄+续航”、“薄+性能” 的轻薄手机,有望成为时尚单品,满足追求便携性和时尚用户的需求。
当然,平衡很重要。 厂商们需要在轻薄和性能、体验之间找到最佳方案,这需要时间和资金投入。 因此,轻薄手机可能会更多地定位在中高端市场。
总而言之,“薄”的回归,是手机行业在技术、需求和市场之间不断探索和权衡的结果。 苹果、三星、传音等厂商的积极推进,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轻薄手机有望成为未来智能手机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和舒适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