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强性能怪兽,压轴登场。
车圈知名赛车手雷军,在其第五次年度演讲中,列数据、晒照片、金句频出,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造车三年回顾。
他首次完整披露了造车心路历程,讲述了背后大量细节:从车企CEO力劝自己造车,到拒绝分拆高估值的诱惑,再到考赛车驾照学漂移,最终还曝光了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其性能甚至超越了价值三千万的布加迪豪车。
一起来见证造车三年,雷总的心潮澎湃,小米的跌宕起伏。
性能怪兽
小米SU7 Ultra原型车最大的特点,是其超强的性能,堪称地表最强四门性能车。
它搭载了小米完全自研的V8s电机,并辅以双V8s和V6s三电机的强大组合,整车性能达到了惊人的1548Ps,超越了一众千万级豪车。
这款原型车拥有1.97秒的破百加速时间,最大时速超过350km/h,甚至比高铁还要快一点。通过设计优化,小米SU7 Ultra原型车产生的下压力比车受到的重力还大,这意味着它可以“贴着天花板开”。
电机功率的强大,自然也需要强大的电池输出功率来匹配。SU7 Ultra原型车搭配了1330kW赛道专用高功率电池包,电芯使用宁德时代麒麟Ⅱ,保证在低电量情况下依然可以大功率输出。
不过,雷总笑着表示,这款原型车不卖,因为连他自己都买不起,纯粹用于研发。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将在今年10月,正式挑战纽博格林赛道北环赛道,这个全球性能车的测试圣地,旨在十年内成为纽北最快的四门电车。
谁能想到,三年前的一场危机,竟将小米推向了未曾设想的赛道,开启了小米造车的新征程。
躬身入局造车缘起
小米造车的起点,始于被制裁。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小米紧急召开董事会,讨论如果不能造手机,公司何去何从?造车此时被纳入讨论,但几乎所有高管都支持的情况下,雷军认为风险太大,决定先做调研。
有意思的是,在雷军犹豫期间,两位车企CEO,何小鹏和李斌,力劝雷军造车,也促使小米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智能电动车的大势所趋,以及汽车与消费电子的快速融合。
最终,小米决定“干”,但董事会提出了一个要求:雷军要亲自带队。雷总经过一周的深思熟虑,决定挺身而出。
很快,董事会批准了预算,决定未来10年全资投入100亿美元,支持小米造车。小米也正式对外公布了造车计划。
踏上征程
消息传出,许多人为之振奋,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小米首席设计师的李田原,以及多次拜访小米的胡峥楠,他们都受到了小米造车的启发,加入了小米汽车的团队,共同踏上了造车之路。
然而,小米面对的不仅仅是人才的加入,还有来自投资机构的橄榄枝。雷军透露,曾经有几家投资机构开价,给小米估值100亿美元,但雷军考虑到造车周期长,如果拿了别人的钱,想法很难长期一致,而且内部造车,手机的技术和资源都能直接用,所有部门必须齐心协力。
因此,小米下定决心,不融资,钱自己掏,风险自己扛。
王传福后来告诉雷军,佩服小米的勇气,当时多少为他捏了把汗。
小米造车,始于危机,催生于破釜沉舟的勇气。小米造车,又该如何造车,造一辆什么样的车呢?
造车岁月设计之初
一开始,小米汽车团队希望通过调研报告,学习研究,形成大量分析材料,但雷军表示,不用如此复杂,造一辆小米工程师想买的车。于是小米先后约了300个工程师,一个一个面谈,后来还到停车场统计大家到底开什么车。
后来发现轿车和SUV各占一半,但是研发的话,“高车容易低车难”。于是小米决定不走寻常路,先从纯电轿车做起。
决定造什么车后,新的问题摆在小米面前:是找代工厂,还是自己干?
小米考虑到此前造手机用轻模式吃过亏,因此选择了后者,决定从核心技术做起,坚决投入电机、大压铸和智能驾驶等。光电池包前前后后就做了10多款,雷总觉得太折腾供应商,感到不好意思,还给宁德时代曾毓群打电话解释,曾毓群回复:太理解了。
2021年开启造车项目后,小米启动了很多核心技术的研发。
然而,辛辛苦苦大半年,却在2022年春节前,一朝回到解放前。小米汽车当时召开了第一次正式的项目评审会,产生了特别大的分歧,产品方案几乎要推翻重干。春节后,雷军将汽车团队的核心成员叫来一起开会,本以为是临时会议,谁知道一开就是21天。
最后,在激烈的争论中,团队达成共识:小米作为一个新来者,要守正出奇。能够顺利上牌桌,就是最大的成功。
2022年春,很多在上海的工程师不得不居家研发,他们想办法克服困难,SU7的大部分产品决策都是在视频会议中完成的,还举办了多次线上庆功会。在这样的大无畏浪漫主义精神中,小米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在2023年8月16日,迎来第一辆试产车下线。
雷军在下线仪式后,打开车门,一个人在车里坐了好久,体会着造车路上的心路历程。
赛车手雷军
雷军这个级别,配个专职司机很正常,但他认为,自己造车的第一步,就是自己开车。
于是,决定造车后,雷总给他的司机当起了司机。后来又开始找朋友借车试驾,但总是被认出来。无奈之下,雷军只好转向小米的同事们借车。
三年时间,雷军试驾了超过170辆车,写下了超过20万字的笔记,还看了不少汽车巨头的传记和赛车电影。他发现,有的巨头老板就是很出色的赛车手,也催生了雷军开赛车的想法。于是,雷军去考了个赛车驾照。
雷军车技越来越好,现场还曝光了他360度大回旋漂移视频。
他也把对赛车的热爱带给了小米的同事们,目前有超过100位同事拿到了赛车驾照。
在经历了多个关键环节雷总的亲自把关,小米SU7历经重重考验,终于来到了最后一关:上市。
逆势成功漫天质疑
小米SU7在去年底首次亮相后,面对着无数质疑和调侃,雷军也透露,SU7上市前面临的外部评价,一度让自己绝望。
雷军将SU7和Model3以及“34C”(宝马3/奥迪A4/奔驰C)作对比,但很多人认为,这些车子的目标用户,“不会买SU7”。即使雷军极力解释,也改变不了人们的观点,整个团队陷入焦虑。
就在巨大的焦虑中,雷军定下了7.6万辆的最初全年产量,SU7迎来正式发布。
一炮而红
正式上市前的定价,让人左右为难。直到发布会前一天上午,定价依然悬而未决。雷军认为,只有合理定价,业务才能健康成长,如果定个超低价,就是“饮鸩止渴”。
定价定错了,可能会导致上百亿的损失,3年努力,付之东流。在发布会前一天晚上,小米汽车举行最后一次定价决策会。
时间不长,争论非常激烈,最终,在一片寂静中,一位高管站出来说:就这个价吧,无论卖多少辆,都认了。事实证明,小米SU7上市即热销,一炮而红。
小米汽车的热度居高不下,SU7产能逐步攀升,雷军将SU7全年销量目标从7.6万辆,调整至保底10万辆,冲击12万辆。在演讲尾声,他还透露,将于11月提前完成10万辆的交付目标,以及小米服务网络的建设计划:
预计12月,全国将